彩票、游戲抽卡,各類抽獎活動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對于舉辦抽獎活動的商家來說,花哨的抽獎活動可以高效地招徠客源;而對于參加抽獎活動的消費者來說,較小的投資就有概率獲得豐厚回報的活動著實非常誘人。
但在參加抽獎活動時,你是否也會有疑惑:“獎品那么多,好多人都中獎了,為什么只有我從來沒有抽到過?”
當然,抽不到獎并不排除黑心商家暗箱操作的可能,但今天我們要探究的是公正抽獎中的心理學與概率問題。
Part.1
你為什么總感覺自己能中獎?
需要明確的是,生活中大部分抽獎活動的中獎概率都是很低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經(jīng)常玩手游的朋友可能很清楚,抽到稀有角色的概率一般都在2%以下;而常見的彩票游戲機制“雙色球”,中獎概率僅為6.71%(以福彩雙色球為例,單式投注1注,包括一等獎至六等獎)。
至于“超級大獎”的一等獎,中獎概率只有大約一千七百萬分之一,當然雙色球還有復(fù)式投注等規(guī)則,我們這里只做簡單舉例。
由此可見,中獎的人,都屬于人群中的“少數(shù)幸運兒”。
既然中獎概率這么低,中獎人數(shù)這么少,為什么我們又會感覺周圍人都在中獎呢?這一點需要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考慮。
首先,抽獎的舉辦方為了吸引更多人前來抽獎,會利用中獎的人進行宣傳,而各路媒體也特別樂意報道中了大獎的幸運兒,這就導(dǎo)致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了中獎的少數(shù)人身上,忽視了廣大未中獎的參與者,讓我們產(chǎn)生了“人人都在中獎”的錯覺。
這種邏輯謬誤,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即人們只看到了經(jīng)過某種篩選而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并未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信息。
(圖片來源:作者自制)
經(jīng)過商家和媒體的篩選,我們只關(guān)注到了中獎的人,卻沒有關(guān)注到廣大未中獎的人,從而忽略了“中獎概率很低”這個事實。
其次,作為抽獎的參與者,我們主觀上希望自己中獎。所以,我們通常會將更多注意力放在中獎?wù)呱砩希桃夂鲆曃粗歇務(wù)叩拇嬖凇?/p>
而這種思維誤區(qū),被稱為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也稱證實性偏差、驗證性偏見),即我們在判斷自己的假設(shè)并作出決策時,通常會覺得支持性的論據(jù)更具說服力,同時還會有意或無意地尋找與自己假設(shè)一致的信息,而忽視可能與之不一致的信息。
(圖片來源:作者自制)
簡單地說,就是“我們總是趨向于相信我們想相信的”。
在抽獎中,我們假設(shè)自己會中獎,接著,大腦就會持續(xù)地篩選支持我們假設(shè)的證據(jù)(少數(shù)中獎?wù)撸?,而選擇性地忽略對我們的假設(shè)產(chǎn)生威脅的證據(jù)(大多數(shù)未中獎?wù)撸?,從而在主觀層面忽視了“中獎概率很低”的事實。
Part.2
抽獎的先后順重要嗎?
在抽簽、摸獎這類抽獎活動中,因為帶獎的獎券數(shù)目有限,很多人會擔心抽獎時,要是獎券先被別人抽走了,后抽的人就抽不到了,所以后抽的人中獎概率會比先抽的人低。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圖片來源:作者自制)
讓我們先來明確一下概率中的基本概念。
首先是隨機試驗,即對于一個試驗,如果在一定條件下該試驗可重復(fù),結(jié)果不止一個,并且每次試驗時,我們不能肯定是哪一個結(jié)果出現(xiàn),這樣的試驗就被稱為隨機試驗。在隨機試驗中,最基本且不能再分的結(jié)果被稱為基本結(jié)果或基本事件。
對于抽獎,我們無法確定每次抽獎抽到的是哪張獎券,所以這個抽獎活動就是一個隨機事件,而抽到的每一張獎券則分別為一個基本事件。
此外,抽獎活動還屬于古典概型,即基本事件的個數(shù)有限且可能相等。對于古典概型,我們有某一事件A發(fā)生的概率=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個數(shù)÷基本事件的總數(shù)。
接下來是條件概率,即事件A在事件B發(fā)生的條件下發(fā)生的概率,表示為 ,當只有AB兩個事件時,P(A丨B=P(AB)/P(B),變形可得P(AB)=P(A丨B)xP(B)。
我們還是從例子入手來分析這個問題。
假設(shè)某次抽獎活動中共有10張券,其中1張獎券。那么根據(jù)古典概型,第一次抽獎共有10種可能的結(jié)果,其中一種結(jié)果為中獎,所以第一次抽獎抽中獎券的概率就是P(A)=1/10(記抽中獎為事件A,抽不到記為事件a,第二次抽到記為事件B)。
第二次抽獎中,根據(jù)第一次抽獎的結(jié)果不同,分為兩種情況:
1. 第一次抽到了獎券,獎池中剩余9張不帶獎的券。
2. 第一次未抽到獎券,獎池中剩余9張券中有1張帶獎。根據(jù)古典概型,顯然此時抽到獎券(記為事件C)的概率為1/9。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二種情況下計算得到的概率,實際上是條件概率。即在第一次沒有抽到獎券的條件下,第二次抽到獎券的概率,記為P(C丨a)=1/9,并不是第二次抽到獎券的真實概率P(B)。
我們?nèi)绻胍诙纬楠劤榈姜勅?,則需要情況2出現(xiàn)并且抽到獎券,即事件a和事件C同時發(fā)生,記作P(B)=P(Ca),由我們之前介紹的條件概率公式,可得:
P(B)=P(Ca)=P(C丨a)xP(a)
=P(C丨a)x[1-P(A)]
所以,可以得出結(jié)論P(A)=P(B),即第一次抽獎和第二次抽獎抽中的概率相同。
以此類推,將抽獎之前中獎/未中獎籠統(tǒng)地歸為兩個事件,運用這種方法,我們可以拓展到第三,乃至第十次的抽獎。你會發(fā)現(xiàn),每次中獎的概率都是相同的。
所以,在順序抽獎中,先抽和后抽,中獎概率都是一樣的。
Part.3
遇上蒙特難題該怎么選?
蒙特難題是概率學中和抽獎有關(guān)的非常有趣的問題,也被俗稱為“羊車門問題”,大概內(nèi)容如下:
你參加了一檔電視節(jié)目,在你的面前有三扇門,其中一扇門后面是一輛轎車,而剩下兩扇門后分別是一只羊。
主持人關(guān)閉了這三扇門,讓你選擇其中一扇,如果你選擇的門后是轎車,這輛車就是你的了,但如果你選擇的門后是羊,你將無法獲得任何東西。
在你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后,知道轎車位置的主持人為你打開了剩下的兩扇門中的一扇,而門后是一只羊。
此時主持人告訴你,你還有一次選擇的機會。那么,你會堅持自己之前的決定,還是會選擇未打開的另一扇門?
顯然,在最初的選擇時,能不能選到轎車,符合我們剛才講到的古典概型,選到轎車的概率為1/3。
主持人為你排除了一個錯誤答案后,只剩兩扇門——一只羊一輛車,不管選哪扇門,獲得轎車的概率好像都是1/2,換不換門似乎沒什么意義。
那么答案如何呢?如果你堅持己見,不選擇換門,你獲得轎車的概率仍為1/3;但如果你選擇換門,你獲得轎車的概率就會上漲到2/3,所以選擇換門才是最佳策略。
這個答案聽起來很反直覺,是不是?主持人開門排除一只羊后,剩下兩扇門不論選擇哪個獲得轎車的概率都應(yīng)該是50%才對???
別急,讓我們從概率論的角度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如下圖所示,門后的排列總共有三種基本結(jié)果:
(圖片來源:作者自制)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不管你選擇哪個門,你獲得轎車的概率都是三分之一。在你選擇了一扇門后(假定為1號門),仍有三種情況。這時主持人為你打開了一扇有羊的門,場面上剩下兩個門:
(圖片來源:作者自制)
還是存在三種等可能的情況:
情況1:轎車在1號門,主持人排除了2或3號門中的任一扇,不換可以得到轎車,換得不到轎車。
情況2:轎車在2號門,主持人排除了3號門后的羊,不換得不到轎車,換可以得到轎車。
情況3:轎車在3號門,主持人排除了2號門后的羊,不換得不到轎車,換可以得到轎車。
因為三個情況的概率仍然相等,所以這個問題仍符合古典概型。由此不難得出,選擇不換門,獲得轎車的概率為1/3;選擇換門,得到轎車的概率為2/3。
為了達到營銷的目的,各路商家經(jīng)常會開展各類抽獎活動,而抽獎活動的規(guī)則也五花八門。但實際上,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抽獎規(guī)則基本上都是對商家有利的,你或許會小賺,但商家永遠不虧。
在面對這些繁雜的抽獎活動時,只有了解基本的心理學理論、掌握好概率知識,才不會被黑心商家煽動誘導(dǎo),不會被繁雜的抽獎規(guī)則蒙騙。
最后要強調(diào)的是,適度參加抽獎可以成為一種消遣方式,但萬萬不可沉迷抽獎,更不可過分希望通過抽獎“一夜暴富”,“賭徒心理”不可?。?/p>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飯?zhí)每破?/p>
監(jiān)制:中國科普博覽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中國科普博覽立場
本文首發(fā)于中國科普博覽(kepubolan)
轉(zhuǎn)載請注明公眾號出處
轉(zhuǎn)載注明出處 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轉(zhuǎn)載授權(quán)、合作、投稿事宜,聯(lián)系webmaster@kepu.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