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多用途、經(jīng)久耐用的材料。但塑料已滲透到地球上每一個角落。不必要和可避免的塑料制品,特別是一次性包裝和一次性用品,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污染我們的地球。
過去幾十年,隨著經(jīng)濟的增長,人們越來越依賴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大量未經(jīng)管理的廢棄物進入湖泊、河流、沿海環(huán)境,并最終流入大海,引發(fā)了一連串問題。迫切需要全世界加強行動,從源頭減少塑料垃圾。
聯(lián)合國《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CMS)于2021年8月和2022年3月發(fā)布兩篇報告論述塑料污染的危害,尤其是對遷徙物種的影響。
-------------------------------------------------------------------------------------------------------
報告一:《塑料污染對亞太地區(qū)淡水水生、陸生和鳥類遷徙物種影響》
這項研究是CMS與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NOC)合作編寫的,重點關注塑料污染對生活在亞太地區(qū)陸地和淡水環(huán)境中的動物的影響。這項研究包括對每年給印度洋和太平洋造成約20萬噸塑料污染的恒河和湄公河流域的案例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
?受CMS保護的物種受到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和陸地上塑料污染的影響,包括淡水物種、陸地動物和鳥類。
?遷移物種可能是最容易受到塑料污染的物種之一。
?該地區(qū)許多列入CMS名錄的物種都是瀕危物種。雖然塑料污染不是對遷移物種的唯一威脅,但它會造成包括個體死亡在內的傷害,并構成可能影響物種生存的額外壓力源。
塑料污染對遷徙物種的影響
·淡水物種面臨因塑料垃圾纏繞和攝取而死亡的危險
呼吸空氣的淡水哺乳動物尤其容易受到塑料污染的威脅。塑料垃圾的纏繞會使它們無法浮到水面,從而導致溺水。
恒河豚(Ganges River Dolphin)最近被列為恒河中第二大面臨被纏繞危險的瀕危物種。在湄公河,因被網(wǎng)纏繞而溺水是伊洛瓦底江海豚(Irrawaddy Dolphins)的主要威脅,據(jù)估計,伊洛瓦底江海豚的數(shù)量不足100只。
·丟棄的漁具和風箏線是主要的威脅
這對水生物種來說尤其如此,但對陸地上的陸生和鳥類來說也是如此。
·鳥類是與塑料碎片相互作用的最常見物種
鳥類占據(jù)亞太地區(qū)CMS物種列表的80%,數(shù)量多達500種,鳥類與塑料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陸生哺乳動物可能會受到塑料污染的影響,但需要更多的研究
有證據(jù)表明,攝入塑料可能會對陸地上的各種動物產(chǎn)生不利影響。
自2020年CMS第13次締約方大會(CMS COP13)以來,人們觀察到亞洲象在印度、斯里蘭卡的垃圾堆上覓食,并在泰國攝食塑料的現(xiàn)象。
·需要對淡水和陸地環(huán)境進行更多研究
雖然大多數(shù)塑料都是在陸地上使用和處理的,但塑料污染影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上。淡水環(huán)境中的塑料研究只占所有水生系統(tǒng)中塑料研究的13%。只有4%的同行審查的塑料污染影響的研究與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有關。
-------------------------------------------------------------------------------------------------------
報告二:《湄公河和恒河流域塑料污染對遷徙物種的風險評估》報告
CMS與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署和澳大利亞聯(lián)邦科學和工業(yè)研究組織合作,提出了一種評估塑料污染對淡水和陸地移棲物種的風險的方法。鼓勵各國政府采用這種方法。
面臨塑料污染風險的遷移物種
在23種被研究的物種中,風險分析確定:恒河豚、恒河鱷、湄公河巨鯰和伊洛瓦底江豚明顯受到了塑料污染的影響。
風險評估的方法
?評估塑料污染對遷徙物種的風險的方法包括:
1. 基于物種與塑料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以及相互作用的結果創(chuàng)建一個風險矩陣
2. 測定攝取或纏繞引起的相對壓力(塑料碎片密度模型)
3. 遷徙物種棲息地重疊的確定
4. 計算塑料碎片造成的預期風險
5. 生成風險圖
?迫切需要填補數(shù)據(jù)空白,進行可靠的風險分析(塑料垃圾負荷和物種分布)
-------------------------------------------------------------------------------------------------------
兩份報告建議:
?通過行業(yè)和政府法規(guī)、激勵措施和實踐,減少上游貿易中的塑料。
?更有效的產(chǎn)品設計、廢物管理和回收。
?將減少塑料污染納入遷徙物種的保護措施。
?需要對塑料對陸地和淡水物種的影響進行更多研究。
?提高公民意識的教育活動和計劃。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fā)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fā)會”“綠會”)作為一家致力于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fā)展的社會公益組織,歷來采用創(chuàng)新思維、開展多樣化新穎活動,在減塑領域積極開展行動,著力提升全社會減塑意識: 起訴相關外賣企業(yè),抵制塑料污染;呼吁社會公眾加入減塑撿塑的行動;倡導綠色會議;反對使用塑料花;建議校園不使用塑料書皮,反對校園有毒塑膠跑道等。
為助力生態(tài)文明建設,深入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35年)》和《中國科協(xié)科普發(fā)展規(guī)劃(2021—2025年)》,作為生物多樣性領域的全國一級學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fā)展基金會發(fā)揮科學研究機構優(yōu)勢,致力于打造全面動員、全民參與的社會化科學傳播工作,于2021年12月推出《綠會生物多樣性科普小課堂》系列。
《綠會生物多樣性科普小課堂》以“科普性”為特點,傳播當前受到生存威脅的野生動植物種及生物多樣性相關知識,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呼吁各界攜手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棲息地、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家園。
文/YJ 審/S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