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最干燥的沙漠中,那拉瓜頑強地生存并繁衍著。為了適應干旱環(huán)境,它們的構造變得極為特殊,堪稱生物適應極端環(huán)境的典范之一。
每天,跟隨著大西洋的海風,數(shù)以萬噸的充沛水汽浩浩蕩蕩地向非洲西海岸推進。其中大部分水汽本應該降落在非洲大陸西岸,為當?shù)匮a充稀缺的淡水,不料卻在半途被本格拉寒流經(jīng)過的寒冷海域截獲。大量水汽遇冷凝結后懸浮在海面上空形成濃霧,這些海域因終年濃霧彌漫而不適航。因為這些海域海難事故多發(fā),所以附近的海岸被航海者稱為“骷髏海岸”。
越過狹長的骷髏海岸,已經(jīng)被榨干水汽、變得十分干燥的海風吹拂著全世界最古老、最干旱的沙漠之一——納米布沙漠。自有氣象記錄以來,那里的平均年降雨量就不足10毫米,連續(xù)數(shù)年零降雨的情況也不罕見。如此極端干旱的氣候在納米布沙漠至少已經(jīng)持續(xù)了500萬年。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生物自然是極難生存的。然而,在看似毫無生機的大漠中,一種名為那拉瓜的植物卻頑強地生存下來。那拉瓜是西瓜的遠親,也是一種葫蘆科植物。它們的果實碩大,綠色的外皮上遍布尖刺,果肉富含水分。在黃色沙丘的映襯下,零星幾簇翠綠的那拉瓜格外顯眼。
沙漠生存靠獨門絕技很少有植物能在納米布沙漠生存下來。那里不但缺水,干燥的沙質(zhì)土很容易被強風吹散,而且沙土自身含有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也極其有限,難以滿足植物生長的需求。但那拉瓜通過營造屬于自己的棲息地,得以長期扎根沙漠。
那拉瓜的果肉為它們的種子提供了萌芽所需的初始養(yǎng)分和水分。隨著植株逐漸長大,越來越多的沙粒、灰塵和有機質(zhì)會被那拉瓜的莖稈截留下來,并在那拉瓜植株周圍越積越多,形成一座圓形沙丘。當圓形沙丘達到一定規(guī)模,那拉瓜的莖稈和根就會被牢牢壓實,風很難再刮跑它們。最高的圓形沙丘有10米高,半徑最大可達40米。
不過,那拉瓜之所以能夠在沙漠中存活下來,還因為它們自身有三項絕招。第一招是扎根深:那拉瓜的根部可以延伸到沙地表面以下50米,獲取沙漠中寶貴的地下水。這些地下水很可能來自附近骷髏海岸的霧冷凝水,經(jīng)由地表滲入地下,并停留在地下蓄水層。第二招是開源:那拉瓜果實和莖稈上遍布錐狀尖刺,能夠在夜間或凌晨等溫度較低的時間匯集露水。露水可以直接被那拉瓜植株吸收,或滴入它們下方的沙土中被根部吸收,這些露水補充了那拉瓜所需的水分。第三招是節(jié)流:為了避免蒸騰作用帶走過多珍貴的水分,那拉瓜幾乎放棄了葉片這個重要的營養(yǎng)器官。原本存在于葉片中的葉綠體轉而分布在那拉瓜的莖稈和尖刺中,為它們合成糖分。在這三招幫助下,一株那拉瓜植物可以在納米布沙漠中生存100多年,即便遇到連續(xù)幾年不下雨的大旱光景,也能頑強地挺過去。
沙漠居民都靠它通過營造棲息地,那拉瓜不僅讓自己在沙漠中扎根,還為沙漠中的動物們提供了水和食物。據(jù)統(tǒng)計,納米布沙漠中至少有26種脊椎動物(例如胡狼、食蟻獸和沙漠鼠等)靠那拉瓜植株遮陰,并獲取飲水和食物。在那拉瓜的下方,微生物群落在陰涼中繁衍。作為回報,它們?yōu)槟抢咸峁┥L所需的一部分營養(yǎng)。
那拉瓜的果實和種子是生活在納米布沙漠的托普納爾人的重要食物來源。部落中的一些成員在收獲那拉瓜后,會將它們集中堆放保管。那拉瓜果實每個都有1千克重,橙黃色的果肉中夾雜著奶白色的種子。未成熟的那拉瓜的果肉中含有葫蘆素,人吃下未熟透的果肉后口腔會感到灼燒般的疼痛,因此要等到那拉瓜熟透才能生食。托普納爾人經(jīng)常會將沒有熟透的那拉瓜放進鍋中熬煮數(shù)小時,以去除葫蘆素的毒性。他們從熬煮后得到的“糨糊”中挑出寶貴的種子。這些脂肪含量約為57%、蛋白質(zhì)含量約為31%的種子,是托普納爾人重要的營養(yǎng)來源?!棒莺睍荒ㄔ诩埓?,在戶外暴曬數(shù)天后,就變成了可以長期儲存的那拉瓜餅。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人工種植的那拉瓜很難存活,這也許是因為野生那拉瓜經(jīng)過和自然環(huán)境的艱苦斗爭,已經(jīng)適應了極為苛刻的沙漠環(huán)境,人工種植很難完全還原出相同的環(huán)境。這樣看來,那拉瓜還是更適合在沙漠里過“苦日子”。
也會建造圓丘的空氣鳳梨在地球另一端的智利阿塔卡馬沙漠中,一種名為“空氣鳳梨”的沙漠植物也會制造圓形沙丘??諝怿P梨的根部外露,作用僅僅是固定植株,而吸收水分的是葉片上的細毛和鱗片狀結構,這些結構也幫助空氣鳳梨從風中截留有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