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北京醫(yī)院心血管運動醫(yī)學中心主任醫(yī)師 汪芳
運動是成年人維持健康的重要方式。運動對健康的益處已由大量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所證實。然而,在看到運動積極作用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不適當?shù)倪\動可能帶來的風險。今年8月底,我國首部《心血管運動醫(yī)學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正式發(fā)布。我們編寫《指南》的初衷,一方面是幫助那些因心血管疾病而猶豫是否進行運動的患者安心地參與到運動康復中來,另一方面也是為普通大眾提供科學的運動指導,以避免運動中猝死等極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
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參與運動
適度運動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復和治療大有裨益,這已經被很多大樣本臨床研究證實,也是我們編寫《指南》的依據(jù)。
一位40歲的患者曾經發(fā)生急性廣泛前壁心梗。發(fā)病時,他的心臟射血分數(shù)只有31%(正常值為50%~70%)。作為馬拉松愛好者,他在全面評估后制訂了科學的運動計劃。經過不懈的努力,兩年后他成功完成了蘭州馬拉松全程比賽(42.195公里),配速在5分鐘/公里左右,且未感不適。后來,我們又復查了他的心臟彩超,發(fā)現(xiàn)他的心臟射血分數(shù)提高到了58%。
然而,并非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能如此順利地回歸運動。生活中,我們更常見到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想運動而不敢動,比如安裝了支架的患者。此外,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焦慮癥和抑郁癥等都是常見的慢性病,也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這些疾病患者在運動時也會遭遇重重障礙。如何支持各類患者進行安全的運動鍛煉呢?
《指南》為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人群和其他慢性病患者,都提供了運動管理建議,既指出了特定人群運動相關的潛在心血管風險,又推薦了降低風險、改善心功能的可選運動方案。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運動管理也單獨成章,納入了急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旁路移植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心力衰竭、心臟移植術后等復雜而高危的臨床情形。
身體可以承受怎樣的運動強度
互聯(lián)網搜索“運動猝死”這個關鍵詞,可以查到很多不幸的案例。無論是運動過程中還是運動后發(fā)生的猝死,都可能與運動相關。雖然運動猝死是極端案例,但運動確實可能導致健康風險。
我的一位熱愛馬拉松運動的同事,在一次參加半程馬拉松時暈倒。他起初認為是因為那天沒吃早餐導致的暈厥,直到檢查后,他才知曉原來自己患有三支冠脈病變。跟這位同事一樣,很多人在運動前并不了解自己心血管系統(tǒng)的異常,直到在運動中出現(xiàn)不適,才發(fā)現(xiàn)疾病的存在。
**為了避免普通人群運動相關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科學的心血管風險評估是至關重要的。**心血管風險評估及隨后的科學運動指導,可以避免絕大多數(shù)的運動中猝死。
運動強度的評估通常依據(jù)心率進行。中等強度運動是指運動時的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64%~76%。高強度運動則是指達到最大心率的77%~95%。我們也可以通過主觀感覺來判斷。進行中等強度運動時,我們會感到有些氣喘,但仍可以說話;進行高強度運動時,人幾乎無法說話。通過心肺運動試驗直接測得運動中的生理指標,是確定運動強度的首選方法。
計劃參與高強度運動者要評估風險
無論是普通人群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運動前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必要的風險評估,都是保障運動安全的關鍵。
有運動習慣且風險低或風險中等的人群可以不限制運動,包括競技性運動。久坐不動者和高風險或極高風險人群,可以進行低強度運動,此時無需進一步進行風險評估。計劃參與高強度運動的人群或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需要在運動前進行風險篩查及相關評估。
**風險篩查的手段包括病史采集、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心肺運動試驗等。**心肺運動試驗是目前綜合判斷心肺功能最準確的檢查,可以通過測定人在休息、運動及運動結束時恢復期每一次呼吸的氧攝取量(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和通氣量(VE),及心率、血壓、心電圖等,全面客觀地把握其運動反應、心肺功能儲備和功能受損程度,為制訂個性化的運動處方提供科學依據(jù)。
目前,很多三甲醫(yī)院的心血管科都有相應的亞??瓶梢蕴峁┻\動風險評估服務。在評估的基礎上,醫(yī)生將給出包含運動頻率、強度、時間、類型、運動量及進階計劃在內的運動處方。
《指南》中的這些建議
你可能不知道
1、大體重人群需要特別注意心血管風險和肌肉骨骼健康問題,應限制肥胖者在堅硬地面上的高強度負重鍛煉。
2、高血壓患者進行抗阻鍛煉和靜態(tài)運動(如靠墻蹲、平板支撐)時,其降壓效果與有氧運動相當,甚至效果更好。
3、血壓控制良好但風險較高或有靶器官損害的成年人,不建議進行高強度的抗阻運動。
4、糖尿病患者應少量多次開始運動,最少每次10分鐘并逐步進階。
5、團體運動對抑郁癥患者的抑郁程度及癥狀的改善具有更好的效果,患者可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下,每周進行1次以上的團體運動訓練。
6、植入心血管植入型電子器械的患者,應盡量避免參與可能引發(fā)胸部創(chuàng)傷風險的運動,如足球、籃球和棒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