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關于近視,這些年我們走過的彎路

科影紀
以周更原創(chuàng)科普視頻為特色的科教影視紀錄專業(yè)賬號
收藏

關于近視,這些年我們走過的彎路

兒童時期是視覺發(fā)育的關鍵時期,6歲前的視覺發(fā)育決定了其一生的視覺質量。對于我國居高不下的近視率,習總書記曾做重要指示: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每天,我們小兒眼科門診都有很多爸爸媽媽帶著寶貝兒來就診,想要知道寶寶是不是近視了,要不要戴眼鏡等等。隨著很多眼科專家的科普,大家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控制近視的最有效手段是增加戶外活動。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家長們對“近視”還是有很多的困擾,那就借著6月6日愛眼日的機會,來盤點這些年來在“近視”這個話題上,一同走過的彎路吧!

誤解一 看電子屏幕會近視

“醫(yī)生,是不是手機、ipad電子屏幕都能誘發(fā)近視?”

不是的。其實看電子屏幕并不會給眼睛帶來永久性損傷。但是長期盯著屏幕,注意力高度集中會使眨眼變少而感到疲勞,這只是會使眼睛看東西模糊、眼睛酸痛、流眼淚,這些感覺屬于視疲勞,進行適當?shù)男菹?,是可以緩解的。如果遵循?0-20-20”法則,即每看電子屏幕20分鐘,眺望20英尺(6米)遠外的物體,至少20秒。適當?shù)姆潘刹粌H可以休息眼睛,還可以讓寶寶心情愉悅。

誤解二 電子屏幕離眼睛越遠,越不容易近視

“醫(yī)生,我們家寶寶看電視、ipad的時候,就喜歡湊得很近。這樣下去,是不是近視的度數(shù)就會飛漲?”

距離電子屏幕越近,是不是就越容易發(fā)展成近視呢?其實,距離電子屏幕或書本過遠,也會因為難以聚焦,而引起視疲勞。美國眼科學會建議,成人看電腦屏幕時,距離電腦屏幕25英尺(63.5厘米)比較合適,相當于成人前臂的長度。對于小朋友,我們建議正確的坐姿是——腰背挺直,眼睛離書本1尺、離電腦一臂,胸離桌子1拳,指尖距筆尖1寸。建議爸爸媽媽陪同寶寶一起,找到最合適的閱讀距離。

誤解三 戴眼鏡會加深近視,所以能不戴就不戴

“醫(yī)生,寶寶眼鏡戴上是不是就摘不下來啦?能不能先不戴呢?”

“一戴眼鏡深似海,從此摘鏡是路人”。近視度數(shù)的加深是不是眼鏡本身造成的呢?已有的科學證據(jù)表明,和近視發(fā)展相關的是遺傳和環(huán)境。佩戴眼鏡不僅不會加深近視,還會因為看東西變清楚了而減輕視疲勞。戴眼鏡之所以給大家一種“越戴越深”的錯覺,是因為在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下,寶寶本身的近視在加深。要想控制住近視,還是要牢記近視防控“三駕馬車”——低濃度阿托品、角膜塑形鏡、戶外活動。但低濃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鏡并不是所有寶寶都適用,需要謹遵醫(yī)囑使用。

誤解四 激光手術一勞永逸,從此和近視“say byebye”

“醫(yī)生,我們就想等到寶寶成年以后,直接做激光手術好了。應該近視就治愈了吧?”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魔法可以治愈近視。如果把眼睛比作一臺精密的照相機,那激光手術就是通過改變照相機的鏡頭(角膜),來讓光線聚焦到底片(視網(wǎng)膜)上,實現(xiàn)視物清晰。但是,激光手術并不能改變視網(wǎng)膜的情況。高度近視的人群,視網(wǎng)膜會發(fā)生豹紋狀眼底、格子樣變性等情況,嚴重的時候會出現(xiàn)視網(wǎng)膜脫離而致盲。所以,積極防控近視還是非常重要的。

誤解五 寶寶視力不到1.0,就是近視

“醫(yī)生,我家寶寶測視力不到1.0,就是近視嗎?”

測視力不到1.0,寶寶不一定就是近視。正常視力水平的標準是隨年齡變化的。最新的《中國兒童弱視防治專家共識(2021年)》指出年齡為3-5歲兒童視力的正常值下限為0.5,6歲及以上兒童視力的正常值下限為0.7。如果孩子能達到上述標準,就不能判定為近視。此外,有些寶寶戴了眼鏡的矯正視力,還不能夠達到相應年齡段的正常水平,則可能發(fā)生了弱視。孩子是否真的得了弱視,還需要來眼科就診,進行詳細的檢查和鑒別診斷。

誤解六 散瞳檢查視力,會對寶寶眼睛不好

“醫(yī)生,我家寶寶散瞳之后,就會有一段時間看不清楚。散瞳是不是對眼睛不好?”

散瞳對眼鏡沒有什么傷害,還能讓寶寶的度數(shù)測得更準。寶寶的眼睛肌肉有很強的調節(jié)能力,而散瞳是為了解除眼睛疲勞,讓緊張調節(jié)的肌肉放松,從而使得度數(shù)測定更加準確。怕光和視物模糊是散瞳后的常見表現(xiàn),一般是暫時性的,藥效過后即可恢復正常。

兒童視力問題,一定要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和早干預,才能保護好寶寶的眼睛正常發(fā)育哦!

參考文獻

Morgan IG, French AN, Ashby RS, et al. The epidemics of myopia: Aetiology and prevention. Prog Retin Eye Res. 2018 Jan; 62:134-149.

Enthoven CA, Tideman JWL, Polling JR, et al. The impact of computer use on myopia development in childhood: The Generation R study. Prev Med. 2020 Mar; 132:105988.

https://www.aao.org/eye-health/tips-prevention/computer-usage

Sherwin JC, Reacher MH, Keogh RH,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ime spent outdoors and myopi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phthalmology. 2012 Oct;119(10):2141-51.

Qin B, Huang L, Zeng J, Hu J. Retinal detachment aft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in myopic eyes. Am J Ophthalmol. 2007 Dec;144(6):921-923.

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分會斜視與小兒眼科學組,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眼科醫(yī)師分會斜視與小兒眼科學組. 中國兒童弱視防治專家共識(2021年)[J]. 中華眼科雜志, 2021, 57(05):336-340.

Mimouni M, Zoller L, Horowitz J, Wygnanski-Jaffe T, Morad Y, Mezer E.Cycloplegic autorefraction in young adults: is it mandatory?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2016 Feb;254(2): 395-8

編輯 / 陳墨馨

審核 / 李琳

李琳

青年東方學者特聘教授、高峰高原計劃-研究型醫(yī)師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眼科斜視與小兒眼科亞專業(yè)負責人

主任醫(yī)師,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

陳墨馨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2023級眼科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

評論
科普ZSL
學士級
已閱讀
202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