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就像大自然的雕刻杰作,不僅各具美感,還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但并不是所有生物都能形成化石,比如鯊魚就是脊椎動物中很難留下化石記錄的一類。大多數(shù)鯊魚遺留下來的僅有牙齒,或者身體腐爛后的印痕,能保存下來的身體構造非常少。
鯊魚牙齒
但有一種古老的原始鯊魚,盡管完整的化石記錄不多,可是豐富程度讓其它鯊魚難以望其項背,不僅有大量的牙齒化石,還有鱗片、背鰭、甚至糞便化石,這就是弓鮫。
弓鮫屬于軟骨魚綱,板鰓亞綱,在石炭紀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二疊紀到白堊紀時期繁盛于世界各地的海洋淡水區(qū)域以及河流地區(qū),屬于鯊類演化過程中的中間過渡物種。它們的體長2米左右,在中生代,甚至放到現(xiàn)代海洋中都不算出眾。但它們非常能“茍”,不僅扛過了殘酷的二疊紀大滅絕,到了三疊紀早期,還一度成為海洋中的強者,當時很多海生爬行動物的幼崽都在它們的食譜上,即使在卡尼期洪積事件(2.3億年前,由于過量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長達百萬年的雨季)和三疊紀大滅絕之后,它們依然活躍。
弓鮫化石
這要歸功于它們不搞特化、適應性廣泛,這一點從它們的牙齒就可窺見一斑:弓鮫的牙齒有兩排,前排的尖銳而鋒利,適合捕食魚類或者魷魚等身體滑溜的家伙,后排的牙齒較扁平,用于碾壓帶殼的軟體動物,讓它們到哪都吃得開。到了侏羅紀,弓鮫依然保持著較高的多樣性,在全球淡水地區(qū)多有分布,但在白堊紀晚期,也許是因為大型掠食者的威脅,也許是由于來自新軟骨魚類的強力競爭,也許兩種原因皆有,它們完全滅絕了,成為了刻在巖層中的“浮雕”。
弓鮫魚復原圖
鯊魚的身體一般很難形成化石,主要是因為它們屬于軟骨魚類,骨骼不易保存,而弓鮫由于具有相比其它鯊類更接近硬骨的軟骨組織、琺瑯質的鱗、堅硬的背鰭棘刺,再加上分布遍及全球,使它們成為鯊類中化石記錄最豐富的成員。假如它們會說話,也許可以自豪地說“沒有誰比我更懂當‘浮雕’”。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內(nèi)容,感興趣的小伙伴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