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當今地球陸地上最大的動物,人們想到的一定是大象。一頭成年非洲雄象,體重7-10噸,體長8米,身高可達4米。然而,在地球漫長歷史的中,大象并不是陸地上出現(xiàn)過的最大動物,它們的個頭和蜥腳類恐龍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蜥腳類恐龍是6600萬前行走于地球陸地的最大動物,它們身長可達40米,體重可達70噸。這樣的龐然大物,不僅讓陸地上的哺乳動物黯然失色,甚至可以和當今海洋中的巨獸—藍鯨一拼高下(圖 1)。
圖1. 大象、蜥腳類恐龍(易碎雙腔龍)、藍鯨、人類大小比較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蜥腳類恐龍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按分類學可分為兩個目多個科,它們曾經(jīng)遍布世界各地,共同的特點是頭小脖子長鼻孔大、長著葉狀牙齒、股骨比脛骨長、四足行走、都是素食者。若要對它們家族內(nèi)部成員按個頭進行排名,則存在一定難度。因為這些身形巨大的恐龍,為了減輕重量,讓行動輕盈一些,骨骼已經(jīng)進化成多孔、空心或薄壁狀態(tài),這樣的骨骼在漫長地質作用下容易破碎。所以,迄今發(fā)現(xiàn)的蜥腳類恐龍95%都是破碎殘缺的。很多時候,人們只能通過幾根碩大的化石骨骼去推測它們的主人曾經(jīng)龐大的身軀(圖 2)。如今,這個排名榜一直處于爭議和變動中,阿根廷龍、梁龍、泰坦龍等,都是這個排名榜的有力競爭者。
圖 2. 古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的蜥腳類恐龍骨骼化石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這些巨龍身體上還有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尾巴很大很長,可長達14米以上。它們的尾巴也能榮登這個星球上的巨尾之最。這條巨尾在蜥腳類恐龍生活中能發(fā)揮多種作用,例如,運動時使身體保持平衡,前腳抬起后腳站立去覓食高處植物時,協(xié)助后腳支撐身體,撲食者靠近時進行自衛(wèi),同性爭奪配偶時打斗等。然而,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能干“的巨尾也有脆弱的一面。
最近,研究人員在阿根廷發(fā)現(xiàn)了兩塊泰坦龍尾椎化石,這本不令人驚奇(圖3)。因為,阿根廷所在的南美洲大陸曾經(jīng)有大量蜥腳類恐龍生活,所以這里常常能發(fā)現(xiàn)巨龍化石,例如著名的阿根廷龍就發(fā)現(xiàn)于此。然而有趣的是,這兩塊化石上,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了病變特征。
圖 3.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的兩塊泰坦龍尾椎化石及所在尾巴部位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3
得益于將現(xiàn)代醫(yī)學診斷理論和技術應用于古生物研究中,人們可以為史前生物“看病”,通過分析它們的健康狀況來推測它們的生活狀況、行為特征和周圍環(huán)境。對于這兩塊尾椎化石,研究人員首先進行了外表面形態(tài)分析,發(fā)現(xiàn)尾椎1屬于尾巴前部,部分區(qū)域上疑似有感染形成的凹坑,尾椎2屬于尾段中部,也存在著疑似感染形成的凹坑。隨后通過計算機斷層(CT)掃描技術排除了兩塊尾椎骨折的可能性(圖4)。
結合病理學分析,研究人員判斷尾椎1的主人有化膿性感染,尾椎2的主人則存在脊柱關節(jié)病,后者是一種慢性無菌炎癥。我們姑且將尾椎1和2的主人分別稱為1號龍和2號龍。結合研究材料可以推測,1號龍因為一次與捕食者或同伴的搏斗,不幸尾巴中部受到創(chuàng)傷,傷口感染化膿,影響到髂坐肌,更糟糕的是,這條病尾使它行動受到限制,無法逃脫或抵御捕食者的攻擊,最終或許因此殞命。
2號龍就要幸運的多了,雖然它的尾部存在脊柱關節(jié)病,但疾病影響僅限于尾股長肌,這沒有限制到它的運動,甚至它都感受不到疼痛,直到現(xiàn)代病理學分析把它的“微恙”又檢測了出來。
圖4. 研究人員對兩塊尾椎化石進行CT掃描 參考文獻3
研究人員還將現(xiàn)有蜥腳類恐龍尾部化石檢測出受傷或疾病癥狀的報道進行了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泰坦龍的案例占比最大??磥?,對于這些巨龍來說,大尾巴也有煩惱之處。
參考資料:
1.2020巨型蜥腳類恐龍排行榜(最終篇),科學公園,作者:小盜龍
2. 37米恐龍化石!草食性泰坦巨龍與4輛雙層巴士長度一樣,百度百科,TA說,科學探索
3. Cruzado-Caballero P, Filippi L S, González-Dionis J, et al. How common are lesions on the tails of sauropods? Two new pathologies in titanosaurs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argentine patagonia[J]. Diversity, 2023, 15(3): 464.
4. 錢邁平,胡柏祥,詹庚申,等.大型蜥腳類恐龍研究[J].地質學刊,2010,34(04):3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