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蕁麻疹,可能很多人都經(jīng)歷過:身上總是莫名其妙的癢,抓撓后長滿“蚊子包”樣的紅疙瘩,一陣起一陣消,反反復復,越癢越撓,越撓越癢。面對這反復的蕁麻疹,你是否束手無策?其實,只要正確使用藥物,即使得了慢性蕁麻疹,你也可以安然無“癢”。
什么是慢性蕁麻疹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風疙瘩”,是由于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出現(xiàn)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臨床上常表現(xiàn)為大小不等的風團,多伴有瘙癢。如果蕁麻疹每天發(fā)作或間歇發(fā)作,且病程>6周,就是慢性蕁麻疹。
慢性蕁麻疹的對癥治療
目前對于慢性蕁麻疹沒有根治方法,首選抗組胺藥物對癥治療,從而控制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此,必須足量、足療程規(guī)律用藥,而非有癥狀才用藥。
抗組胺藥就是老百姓俗稱的抗過敏藥,具體包括哪些呢?
1. 藥物種類
—— 第一代抗組胺藥 ——
藥物代表:苯海拉明、氯苯那敏、賽庚啶等。
藥物特點:半衰期短,每天給藥2~3次,中樞神經(jīng)抑制性強,有明顯的鎮(zhèn)靜和抗膽堿作用,故不推薦長期使用。
—— 第二代抗組胺藥 ——
藥物代表:依巴斯汀、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藥物特點:半衰期長,每天給藥1次即可,中樞抑制作用不明顯,又稱非鎮(zhèn)靜抗組胺藥,是目前治療慢性蕁麻疹的首選。
—— 第三代抗組胺藥 ——
藥物代表:地氯雷他定、枸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
藥物特點:半衰期長,每天給藥1次,較第二代抗組胺藥抗過敏和抗炎效能增強,幾乎無中樞抑制作用,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小。
2. 劑量調(diào)整
慢性蕁麻疹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其治療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那么該如何根據(jù)病情及時調(diào)整用藥劑量呢?
慢性蕁麻疹的治療,首選常規(guī)劑量的第二代抗組胺藥,以達到有效控制風團和瘙癢發(fā)作為標準。若使用1~2周后病情得到控制,則逐漸減量或延長用藥間期,并以最小劑量維持治療,療程至少3~6個月。
若1~2周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可在醫(yī)生診療的基礎上,將原抗組胺藥增加到適合的治療劑量或考慮更換抗組胺藥種類,也可考慮聯(lián)合使用其他二代或一代抗組胺藥。
多藥聯(lián)合的抗組胺藥作為慢性蕁麻疹初始治療方案時,待癥狀完全控制,可逐漸減少劑量或品種。比如逐步減少用藥種類(3種藥物聯(lián)合改為2種聯(lián)合,再遞減),或是減少每日給藥劑量,或是延長用藥間隔(每日給藥改為隔日給藥、隔兩日給藥)等。需注意,藥物劑量的增減與癥狀的控制應該相對應。
3. 注意事項
長期用藥,大家最關注的就是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那么,長期使用抗組胺藥需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二代抗組胺藥物可引起嗜睡,服藥后應避免駕駛、高空作業(yè)、機械作業(yè)或操縱精密儀器。且蕁麻疹好發(fā)于晚上,因此建議晚飯后或睡前服用。
服用抗組胺藥期間不宜飲酒或同時服用鎮(zhèn)靜、催眠及抗抑郁藥。
有些抗組胺藥本身有一定的致敏性,如苯海拉明可致藥疹等,如果服用后皮疹癥狀發(fā)生變化,應就醫(yī)明確是否是由藥物過敏引起的藥疹,并由醫(yī)生指導下一步治療。
服藥期間患者飲食以清淡為宜,禁食辛辣食物。
如果在服藥期間因其他疾病治療需要做皮試,要注意在皮試前48小時左右停用抗組胺藥,因其能夠阻止或降低皮試的陽性反應。
對于慢性蕁麻疹患者來說,提前用藥、堅持用藥、逐步減量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兒童、老人、孕期和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異常等特殊人群,需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謹慎選擇抗組胺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