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間帶是海洋與陸地交接的過渡地帶,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之一。潮間帶為多種海洋生物提供了棲息地和食物來源,在維持海岸線穩(wěn)定、凈化海水、抵御風暴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然而,近年來,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全球潮間帶正遭受著嚴重的威脅。沿海水域的濁度下降、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導致潮間帶面積不斷縮減,生物多樣性日益減少。
圖源:綠會融媒
“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小編注意到,近日,由荷蘭皇家海洋研究所 (NIOZ) 的蒂姆·格朗讓(Tim Grandjean)博士牽頭的荷蘭-中國研究團隊在《自然地球科學》雜志上發(fā)表了一項重要研究成果。該研究表明:為了維持潮間帶和鹽沼澤的健康,我們需要更渾濁的沿海水域。這項研究對潮間帶保護提出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應用價值。
【研究發(fā)現(xiàn):渾濁的水更有利于潮間帶生長】
Grandjean博士及其團隊將全球各地潮汐區(qū)域的衛(wèi)星測量數(shù)據(jù)與衛(wèi)星測量的濁度數(shù)據(jù)進行了關聯(lián),并確定了全球三角洲水體濁度所必需的最低限度。
本研究分析了1986~2011年期間來自40個具有不同潮汐幅度的全球河口的4939幅衛(wèi)星圖像,評估了潮汐灘涂形態(tài)的動態(tài)變化。研究涵蓋了植被覆蓋和未被植被覆蓋的潮間帶區(qū)域。通過與遙感濁度估算值進行比較,研究人員確定了一個關鍵的濁度閾值,該閾值指示維持潮汐灘涂所需的最低沉積物供應量(除水動力因素外)。濁度較低的河口潮間帶灘涂面臨萎縮,并且隨著潮汐幅度的增加,維持灘涂所需的關鍵濁度閾值也會升高。相比之下,濁度較高的河口往往表現(xiàn)出橫向或縱向擴張的潮汐灘涂。然而,盡管潮汐范圍有限的河口具有相對較低的濁度閾值,環(huán)境或人為因素的改變仍會對潮汐灘涂的形態(tài)產生不利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只有水體足夠渾濁,潮間帶才會“生長”。這是因為,渾濁的水意味著水中含有更多的沙粒和泥沙顆粒,這些顆??梢猿练e在海岸線上,形成新的陸地。而潮間帶,正是由這些沉積物構成的。
【研究意義:重新思考人類干預三角洲活動】
Grandjean博士指出,全球范圍內許多沿海水域的濁度幾十年來一直在下降,這使得潮灘變得容易喪失。此外,海平面上升還要求水體具有更高的濁度才能維持潮汐灘涂。因此,我們需要重新思考人類干預三角洲活動的方式,以減少對沿海水域濁度的影響。
【研究應用:改進海岸防御措施】
Grandjean博士還提出了改進海岸防御措施的建議。他認為,人類可以通過修建消浪堤壩等措施,來增加沿海水域的濁度,從而保護潮間帶和鹽沼澤。
這項研究結果表明,在綜合河口管理策略中考慮沉積物供應對于維持潮汐灘涂的生態(tài)完整性和防洪功能至關重要。
這項研究為潮間帶保護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應用價值。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研究只考慮了水體濁度對潮間帶生長的影響,而沒有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來完善該模型。
THE END
本文僅代表資訊,不代表平臺觀點。供參考。
編譯 | Wendy
審核 | Maggie
參考資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