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是世界植樹造林日。造林除了增加森林覆蓋率、提升木材生產與生態(tài)功能,還有顯著的“碳匯”效益。
為了控制全球變暖,除了進行二氧化碳減排,還可以采取二氧化碳移除措施,來實現(xiàn)“凈零排放”。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尤其是森林具有顯著的碳移除能力,也就是碳匯。
森林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儲存在樹木、土壤和木產品中,從而降低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和緩解氣候變化。國際社會和我國都將鞏固和提升森林碳匯作為實現(xiàn)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徑之一。
森林碳匯如何緩解氣候變化
森林是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大的碳儲存庫,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森林生物量、凋落物和死木等死有機質,以及土壤都儲存了大量的碳。
森林與大氣之間進行著頻繁的二氧化碳交換。森林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時又通過自養(yǎng)呼吸、異養(yǎng)呼吸,以及自然或人為干預排放二氧化碳。如果吸收超過排放,則形成碳匯,反之則為碳源。因此,森林就像吸附了碳的海綿,調節(jié)著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從而影響氣候變化。
近60年來,北半球森林碳匯能力不斷增強,主要是由于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后形成“施肥效應”,再加上氮沉降增加等因素,增強了植物的光合效率。與此同時,南半球熱帶國家因毀林造成的碳排放也有所減緩。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森林碳儲量持續(xù)增長,其中森林面積增加對中國森林碳匯的貢獻達到了40%—50%。中國近年來的森林碳匯抵消了同期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約7%—8%。
森林碳匯怎樣進行核算
森林碳匯核算需要區(qū)分人為和自然因素形成的碳匯。只有人為活動直接干預,如造林、森林經(jīng)營等,或間接影響,如森林保護、減少毀林、防止森林退化等產生的碳匯,才可以抵消人為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從而實現(xiàn)碳中和。
森林碳匯核算需要有明確清晰的地理邊界和時間區(qū)間,如我國森林包括喬木林、竹林和國家特別規(guī)定的灌木林。從國家層面核算森林碳匯,需要涵蓋所有不同的森林類型,以及所有的碳庫與溫室氣體排放源,避免重復或者遺漏。在時間尺度上,森林碳匯還會隨著森林的年齡和結構變化、土地利用變化、人為與自然活動的影響而發(fā)生改變。
數(shù)據(jù)來源、時間尺度、邊界范圍,以及核算方法的不一致,可能會使核算結果存在非常大的差異,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陸續(xù)發(fā)布和修訂了多部做法指南,建議全球各國和地區(qū)采用相同的方法和可比的參數(shù)來評估碳匯或碳源。
森林碳匯擴增應該怎么做
很多研究認為,通過造林增加森林面積是森林碳匯擴增的最有效方案之一。增加造林要在國土空間總體規(guī)劃下實施科學綠化,精準增加碳庫容量,最大效率發(fā)揮新造林固碳的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目前,中國適宜造林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未來森林面積擴增難度較大。
中國森林質量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未來通過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具有較大的碳匯擴增潛力。
盡管森林采伐在短期內會造成生物量碳的損失,但采伐更新后的森林往往具有更快的生長速率,繼續(xù)發(fā)揮碳匯的功能。同時,木材產品也具有儲碳功能,通過延長產品壽命、加強回收利用,可以長時間儲碳,這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地延伸和拓展了森林碳匯的邊界。
(第一作者朱建華 系林草碳匯研究院辦公室副主任、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第二作者曾立雄 系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第三作者肖文發(fā) 系林草碳匯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