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跳水大爺火爆全網(wǎng),跳水地點獅子林橋成為網(wǎng)紅打卡點。隨著圍觀人數(shù)越來越多,9月4日,話題#天津大爺已經(jīng)沒空跳水了# 沖上熱搜!
跳水是一項歷史非常悠久的人類活動,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跳水的起源和發(fā)展歷史!
跳水者之墓——西方古代跳水的考古學證據(jù)
不少歷史學家認為,跳水這種現(xiàn)代性的水上競技項目其實有著相當久遠的歷史。它隨游泳技能相伴而生,自從人類學會游泳,就開始有了簡單的跳水活動。這個觀點在西方考古學中得到證實——古希臘、古羅馬的許多遺跡或文物中都發(fā)現(xiàn)了跳水的影子。
考古學家在亞平寧半島的塔爾奎尼亞古城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伊特魯里亞墓地。該墓地的一處墓室壁畫上,清楚地描繪著古代伊特魯里亞人捕魚的場景——畫中的男孩正從一處高高的巖石上一躍而下,跳入水中。這幅畫年代為公元前500年,正值中國的春秋末期。
塔爾奎尼亞古城遺址墓室壁畫,描繪了古代伊特魯里亞人跳水捕魚的場景,BC500(來源:Penn Museum)
地中海這么遼闊的海域,玩跳水的可不止伊特魯里亞人,“隔壁”的“鄰居”——古希臘人也不甘示弱?,F(xiàn)藏于英國大英博物館的古希臘花瓶上,描繪了一幅幾個古希臘男孩在海邊玩耍的場景:兩個男孩在海中游泳,另外還有一個男孩正從懸崖上跳水。該花瓶年代為公元前400年左右,不過你不要以為古希臘人在跳水上落后于伊特魯里亞。
古希臘花瓶畫中的男孩跳水場景,距今約400BC,現(xiàn)藏于大英博物館(來源:Penn Museum)
有關跳水的最著名考古學證據(jù)被譽為“跳水者之墓”(Divers'Tombs),那是在古希臘城市帕埃斯圖姆以南約1.5公里處的一座小型墓地中,有一座由五塊石灰板組成的墓室,石灰板上均繪有壁畫。其中,墓頂這塊石灰板上一個年輕男子縱身跳入水池,水池兩側(cè)各有一棵樹。該石板年代為公元前500年,現(xiàn)藏于帕埃斯圖姆博物館。
跳水者之墓頂部壁畫,500BC,現(xiàn)藏于意大利帕埃斯圖姆博物館(來源:WIKI)
雖然我們?yōu)樘业搅丝脊艑W上的蛛絲馬跡,但是那個年代的跳水規(guī)制如何,是率性而為,還是已然有一些約定成俗的規(guī)則,在新的考古證據(jù)未面世之前,我們還無從得知。但無論如何,在西方人自嗨玩起跳水后不久,跳水條件不如西方人優(yōu)越的東方人也沒有閑著,他們也開始嘗試往水里扎猛子了!
作一首跳水詩:詩歌中的中國古代跳水
中國先秦時期有關跳水的文獻記載少之又少,最早記載類似跳水運動的是《晉書》。在《晉書·周處傳》“周處除三害”之典故中,有“處投水搏蛟”的記載,意思就是說這個叫周處的人跳進水里,與蛟龍搏斗。這里的“投水”動作應該就是指跳水。雖為傳說,但已能反映先秦百姓們對跳水的最早觀察了。
到了隋唐時期,隨著社會繁榮娛樂活動盛行,跳水運動迎來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唐代趙璘所著的《因語錄》中有云:“洪州優(yōu)胡曹贊者......又善為水嬉,百丈檣上不解衣投身而下,正坐水面?!卑俪哂喔咛幪胨校瑓s能靜坐于水面。這顯然是采用了藝術(shù)手法,但我們能從中窺探出當時卻有一種類似跳水運動的盛行。
五代十國時期,吟邊祖國大江南北的詩之余威仍在,自然也不會放過對跳水的觀察。前蜀花蕊夫人所寫的《宮詞》有云:“內(nèi)人稀見水鞦韆,爭擘珠簾帳殿前。”意思是說,當那些宮女們聽說有人在皇宮內(nèi)的湖上玩“水鞦韆”,便爭先恐后地拉開珠簾,爭相觀看。水鞦韆是何物呢?花蕊夫人沒有具體介紹。不過據(jù)考證,這就是在宋代大行其道的民間跳水運動——水秋千。
宋代國民跳水運動——水秋千
宋代孟元老所著的筆記體散記文《東京夢華錄》中對水秋千玩法和形式做了十分詳細的介紹。《東京夢華錄》記載:“又有兩畫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戲人上竿,左右軍院虞侯監(jiān)教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秋千,將架蕩平,筋斗擲身入水,謂之‘水秋千’”。我們能得到以下信息:
1、 水秋千的整體造型:置一秋千,以木架分列并固定在顏色鮮艷的大船上。
2、 水秋千的具體玩法:表演者用力蕩秋千,憑借秋千的擺力,使身體越來越高,在身體擺到與秋千頂架的橫木差不多水平的時候,騰空而起,隨即在空中完成高難度翻筋斗等各種花式動作后,跳入水中。
由此,為我們展現(xiàn)了清晰的畫面:秋千類似于現(xiàn)代跳水的跳板,木架則起著梯子的作用。不同的是,現(xiàn)代跳板跳水利用跳板的彈力,而水秋千用的是秋千的擺力。
水秋千(圖片來源網(wǎng)絡)
宋徽宗本人十分喜愛水秋千,并將其加以推廣,他下詔規(guī)定每年舉辦一次全國性的“水秋千”表演比賽,所有經(jīng)費朝廷來掏。從全國遴選出水秋千高手后,選入皇宮準備參加皇家舉辦的水秋千大賽。表演結(jié)束后,宋徽宗趙佶還要給優(yōu)秀者一定的獎賞,以資鼓勵。可惜的是,南宋偏安一隅并未重視這項運動,宋代后,水秋千漸漸消失在歷史記載中。
沒想到過了幾百年,在地中海、紅海海岸玩了上千年懸崖跳水的西方人,竟然把這項運動逐漸演變?yōu)橐环N競技比賽。
古代中國程式化的跳水運動逐漸消亡。反觀歐洲的各大海域,從上古時期開始的“扎猛子”活動就一直屢見不鮮。到17 世紀的時候,人們竟然已不限于懸崖跳水了。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以及紅海、地中海部分海岸的港口,逐漸流行起爬到桅桿然后跳水的活動。漸漸地,玩跳水的人們開始比了起來,不過你可別誤會,一開始他們可不比空中姿態(tài),更不比水花,而是比誰跳得遠。
近代跳水的雛形:遠距離跳水
翻閱歐洲的歷史文獻資料,會發(fā)現(xiàn)有跳水雛形的一項運動叫作"plunge for distance",中文可譯為遠距離跳水、跳水潛泳,或干脆形象地稱為“水上跳遠”。
遠距離跳水的最早來源已不可考,不過根據(jù)1904年英國出版的書籍《拉爾夫·托馬斯游泳》一書的記載:19世紀60年代,英國已經(jīng)有了遠距離跳水這項競技比賽了。這個說法在19世紀的文獻中得到了印證,1877年約翰·亨利·沃爾什出版的《英國鄉(xiāng)村運動》一書中寫道:有一位叫“楊”的男士,于1870年跳到了56英尺(約17.06米)遠的水域。還指出早在1852年就有位游泳運動員可以跳到53英尺(約16.15米)。
1904年,來自美國紐約體育俱樂部奧林匹克游泳隊,包攬了當屆奧運會遠距離跳水比賽的前三名(來源:維基百科)
遠距離跳水運動的風靡,被相關協(xié)會組織敏銳地捕捉到了。1883年,英國業(yè)余泳協(xié)舉辦了首屆“遠距離跳水錦標賽”,并初步地給遠距離跳水在賽制上做了確定:遠距離跳水是一種以站立姿勢跳入水中的運動,通過起跳,從各種高度沖入水中,然后能夠在水下自然滑翔到最遠距離的人即為勝利者。而且,由于參賽者跳下水后在自然狀態(tài)下無法控制自己的漂移位置,所以規(guī)定一個個跳,依次記錄成績。
遠距離跳水的起跳階段,繪制于1893年(來源:維基百科)
遠距離跳水的跳水階段,繪制于1893年(來源:維基百科)
遠距離跳水的漂浮階段,繪制于1893年(來源:維基百科)
進軍奧林匹克,遠距離跳水的狂歡時代
不久,遠距離跳水運動又趕上了一個絕佳的機會。1896年第一屆現(xiàn)代奧運會舉行,不過當時并未立刻選入奧運會。八年后,1904年圣路易斯奧運會上,遠距離跳水運動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也是唯一一次)。當年, 美國的威廉·迪基以62英尺6英寸(約19.05米)的成績贏得金牌。
20世紀上半葉是遠距離跳水的狂歡時代,不僅在歐洲盛行,更成為美國的標準體育賽事,英國遠距離跳水運動員弗朗西斯·帕林頓更是在1933年以86英尺8英寸(約26.4米)的成績創(chuàng)造了空前絕后的世界紀錄。不過,在20世紀20年代以后,遠距離跳水漸漸失去魅力,不僅接連落選奧運會,就連有著悠久歷史的“遠距離跳水錦標賽”也在1937年畫上了句號。
體操隊給的意外啟發(fā):在高臺上玩出花兒
那我們今天奧運會上的跳水怎么還在?今天的跳水是比空中的各種花式姿態(tài),和入水效果。其實,在跳水潛泳運動發(fā)展的同時,體操運動員們卻開始動起了“小心思”。
體操的起源很早,早在歐洲的中世紀,競技體操就被細分了出來??墒?,我們知道體操其實是一項風險性相當高的運動,不管是在正式比賽還是在平時的訓練中,體操運動員們都要面對堅硬的地面來作為最終著地點,若有失誤,輕則骨折,重可喪命。這樣來看,平時訓練的安全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體操教練和運動員們都在思考:除了規(guī)范動作,還有啥辦法能降低訓練風險,從而為正式比賽保駕護航呢?
19世紀中后期,他們看著正陷入全民瘋狂的遠距離跳水后,興奮地想到:對啊,水!德國和瑞典的體操運動員先試驗了一把,夏季,他們在海岸邊設立一些具有一定高度的跳臺,然后從離開跳臺到入水的這段時間里,在空中完成各種精細的體操動作,比如扭轉(zhuǎn)身體、翻筋斗等,最后以水作為較為安全的“著陸點”。由此,跳水被融入了各種優(yōu)美的動作元素,這被譽為“花式跳水”。
以高臺跳水的方式進行風險性動作訓練,這種巧妙的訓練方法招來了大批青睞者。很快,這項新式訓練傳入英國。1893年,英國人在高門池塘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專為高臺跳水訓練而設的跳臺設施,高度將近5米。
兩年后,英國皇家救生協(xié)會舉辦第一屆高臺跳水冠軍賽,這次比賽分為5米和10米兩個高度跳臺,起跳方式分為立定跳和跑步跳。正是在這次活動中,來自瑞典的Otto Hagborg和CF Mauritzi兩名運動員,在跳臺上向世界展示了各種花式動作,從而將花式跳水的概念正式引入競技比賽中。20世紀初,在英國倫敦舉辦了第一屆花式跳水錦標賽。
臺板雙跳,女性準入——現(xiàn)代跳水的最終定型
就在遠距離跳水在1904年奧運會上曇花一現(xiàn),漸漸走向衰落的同時,花式跳水卻迎來了春天。1908年倫敦奧運會上,花式跳水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與此同時,隨著跳水項目的競技性增強,跳水運動員對預留足夠起跳高度的要求越來越高,跳臺的剛性已無法完全滿足較低高度的跳水項目,因此跳板誕生了。
1908年倫敦奧運會,瑞典跳水名將ArvidSp?ngberg正在進行高臺跳水比賽(來源:維基百科)
1908年倫敦奧運會期間,國際水上運動聯(lián)合會宣告成立,聯(lián)合會對跳水的競賽規(guī)則進行了重新制定:確定了10米、5米高度為跳臺跳水,同時增加了跳板跳水項目,這一事件可以說奠定了現(xiàn)代跳水比賽的基礎。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跳板是木質(zhì)的,并一直沿用了近半個世紀,直到1960年代,玻璃纖維跳板研發(fā)及投入使用。
如果我們細心的整理一下1908年倫敦奧運會的跳水比賽名單會發(fā)現(xiàn),參賽運動員清一色的是大老爺們,沒有女性出場,其實當時確實未準女性參加跳水比賽。不過在緊接下來的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女性首次被允許參加跳水比賽。當時有一個特殊的規(guī)定,就是女性跳水不能做各種花式動作。
奇怪,不能做花式動作,那女性怎么跳?莫非是又恢復1904年奧運會上的“遠距離跳水”,其實,plunge for distance這項運動靈魂仍在。大約在斯德哥爾摩奧運會同年,為了給女性參加跳水比賽預熱,一場名為普通高臺跳水(plain dive)的運動被引入競賽,其特點是不做任何花式動作,從平臺上直接俯沖而下。
1912年奧運會上女性只被允許參加高臺的普通跳水。1920年的安特衛(wèi)普奧運會上,女子增加跳板項目,但還是只能做普通跳水運動。1928年,高臺普通跳水與高臺花式跳水合并稱為“高臺跳水”,允許女子參加。就這樣,高臺跳水與跳板跳水一起走過了風風雨雨的近百年,直到今天。
綜合來源:人民網(wǎng)、蝌蚪五線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