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3年,AI技術持續(xù)快速發(fā)展,人們驚訝地發(fā)現,原來AI人工智能可以“聰明”到如此程度。作為科技應用最為尖端的軍事科技領域,AI技術是否可以幫助解決包括瞄準在內的多個“痛點”呢。需要長時間刻苦訓練而練就的神槍手,是否會在AI的輔助下,人人都能“百發(fā)百中”?
在AI技術浪潮之下,不僅輔助性的AI瞄準技術蓬勃發(fā)展,完全AI自主瞄準與射擊的嘗試也正在進行。在輔助瞄準方面,多個國家均基于現有成熟的技術平臺,依托于AI技術對其平臺的“痛點”進行逐一解決,人工智能正在被安裝到各種各樣的武器平臺上進行測試。
坦克頂部加裝“阿特拉斯”人工智能輔助瞄準系統(tǒng)(來源:環(huán)球網)
以美國著名的“艾布拉姆斯”坦克為例,就在近期,軍事科技專家們就給“艾布拉姆斯X”主戰(zhàn)坦克裝上一種人工智能系統(tǒng)。2023年5月,美國軍方在其國防視覺信息分發(fā)服務網站(DVIDS)上發(fā)布了一組照片,展示了在2022年11月的一次演習中,一輛安裝了“阿特拉斯”人工智能輔助瞄準系統(tǒng)的“艾布拉姆斯X”主戰(zhàn)坦克,“阿特拉斯”的軟件系統(tǒng)是一種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算法,通過接受光電轉塔與傳感器發(fā)來的戰(zhàn)場數據不斷進行對象檢測和圖像分類,自動選擇目標、分析目標類型、速度和距離,找到對坦克威脅最大的目標,然后將這些圖像發(fā)送到炮塔內的觸摸屏上。
隨著一系列AI輔助瞄準的完成,炮長要做的,只需手指輕觸選擇目標,坦克就會自送轉動炮塔,將火炮時刻對準所選目標的薄弱處。同時,AI還會自動推薦合適的彈藥,炮長只需批準AI的建議,AI就會自行瞄準。計算射擊諸元,然后開炮射擊。整個過程雖然有人類的介入,但所需要承擔的大部分工作已經被AI技術所分擔。除了陸軍裝備外,空軍也是AI技術介入的重要領域,如澳大利亞正在測試中的MQ-28A“幽靈蝙蝠”,它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可自行控制飛行路線和戰(zhàn)斗方式,在電子對抗、監(jiān)視和打擊目標等方面提供幫助,以增加命中精度,提升監(jiān)視和電子對抗效果。
試飛中的MQ-28A無人機(圖片來源:網易)
除了輔助瞄準外,AI技術在未來還有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全面接管人類的“瞄準”,暨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成功實現識別、瞄準、打擊。AI如果想實現這一全流程操作,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識別,利用雷達、攝像頭等高精度的傳感器,識別出需要打擊的對象目標,同時計算出它的運動狀態(tài)和軌跡,然后通過圖像技術進行追蹤和鎖定瞄準。這個過程因為沒有人了人的介入,就要求AI對目標的速度、方向、距離、姿態(tài)甚至敵我等欺騙信息作出綜合判斷。
2021年6月,美國海軍公開宣布MQ-25A“黃貂魚”搭載自主無人系統(tǒng),完成了對有人駕駛的F/A-18F進行空中加油的測試。(圖片來源:中國航空新聞網)
以早先著名的一篇報道為例,香港《南華早報》網站發(fā)表了題為《在未來的空中纏斗中,它們會成為新的一流飛行員嗎?》的報道,美防務承包商赫倫系統(tǒng)公司創(chuàng)建的人工智能“飛行員”,以5比0的戰(zhàn)績橫掃一名美空中國民警衛(wèi)隊飛行員和有著2000小時F-16戰(zhàn)機駕駛經驗的美國空軍軍械學院畢業(yè)生。但隨后軍事分析人士說,這一結果并不意味著人工智能可以在真實的戰(zhàn)斗中擊敗甚至取代人類。現有人工智能技術距離實戰(zhàn)應用還很遙遠,因為它的反應是基于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通過算法優(yōu)化來模擬場景,數據的多少以及計算的算力,將直接決定實際效果。這似乎也說明了完全自主AI決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7年,曾有不少AI技術企業(yè)負責人呼吁,應該禁止在戰(zhàn)爭中使用AI機器人消滅有生力量。2018年,谷歌公司宣布,將中斷與美國軍方在使用人工智能分析無人機視頻方面的合作,并承諾不會將AI技術用于武器開發(fā)。毫無疑問的是,在現階段AI瞄準技術依然無法作出完整的“觀察、調整、決策、行動”一系列指令,但在更大規(guī)模的數據學習及更強的算力加持之下,基于AI的瞄準技術會越來越可靠。
專家簡介:王騰,軍事裝備科普專家,陸軍裝甲兵學院碩士研究生學歷,先后在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從事一線軍事新聞工作,參加策劃并制作多個軍事科技專題。長期對國內外高科技裝備、各兵種主戰(zhàn)裝備等方面進行科普研究,先后在《人民日報海外版》、《法制日報》、《科普中國》等平臺發(fā)表文章,獲“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頒發(fā)的先進個人獎項。
出品:科普中國軍事科技
作者:王騰(資深軍事科普作者)
科學審核:王明志(軍事專家)
策劃:金赫
監(jiān)制:光明網科普事業(y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