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人第23號染色體

人染色體
將人染色體相關(guān)知識以圖文形式進行科普宣傳。
收藏

人染色體

第二十三章

X染色體長155.271Mb,編碼849個基因(信息參考:Ensembl GRCh37,release 109 - Feb 2023 ?EMBL-EBI),基因密度約為5.47,屬C組,亞中著絲粒染色體(見圖23-1)。

人類男女之間遺傳信息的區(qū)別僅僅就是女性有2條X染色體,而男性僅1條X,但還有1條小小的Y染色體(第二十四章敘說)。雖然X染色體含有比Y染色體多十二倍的基因信息(849/72),但男嬰女嬰的出生比例卻接近1:1,男嬰還略多一點。為什么X比Y多那么多基因,而在出生比例上卻不顯優(yōu)勢呢?原來女性的2條X中有一條X上的基因幾乎都處于失活狀態(tài),這樣在基因計量上女嬰就沒有什么優(yōu)勢了。是父親給的X失活還是母親給的X失活,在胚胎形成的初期細胞中是隨機產(chǎn)生的,但后期由這些細胞分裂形成的細胞就保持那條親代失活的X染色體了,所以女性的X染色體在身體中是呈嵌合狀態(tài)的,某些組織細胞中失活的是父親來源的X,而另一些是母源的。如果女性生殖腺失活的X染色體上的基因是正常的,而有活性的X上基因有缺陷,那么她的孩子就有50%的可能繼承那條有基因缺陷的X而患病。如果這個女性生殖腺的細胞與其它體細胞是嵌合的,也就是說她生殖腺的細胞有活性的X染色體有缺陷但體細胞中有活性的X染色體卻是正常的,那么她表型正常但可以生伴有X缺陷的男孩(若是X隱性遺傳),若是伴X顯性遺傳的疾病,女孩癥狀會比男孩輕,因為女孩還有一條失活的X,它上面未失活的基因彌補了另一條有缺陷基因的功能。

正常女性的體細胞含有2條X染色體,其中一條失活,那么女性只需要一條X染色體就可以了嗎?不可以!女性失活的那條X染色體上還有少量逃逸失活的基因,它們對維持女性的正常臨床特征非常重要。若少了一條X染色體,絕大部分(95%)的胚胎會流產(chǎn)而被淘汰,極少數(shù)胚胎能僥幸存活出生。這樣的女嬰稱為Turner綜合征,又稱先天性卵巢發(fā)育不全綜合征,1938年Turner首先描述,1959年為Ford等證實,其核型為45,X。占自發(fā)流產(chǎn)中的18 % ~20 %,出生率為活產(chǎn)女嬰的1/5000?;颊叱錾笈c一般女嬰并無明顯區(qū)別,到8-10歲第二性征開始發(fā)育則顯示出比同齡女孩個子矮小,第二性征發(fā)育不好,總像長不大,原發(fā)閉經(jīng),成年后不能生育。除核型為45,X 的女性屬Turner綜合征患者外,46條染色體包括一條正常X,還涉及另外一條X結(jié)構(gòu)異常(如環(huán)狀: 46,X,r(X)、等臂: 46,X, i(X),易位:46,X,t(X;?)、部分缺失:46,X,del(X?) 等),這些女性也屬于Turner綜合征患者,只是臨床癥狀與45,X的患者略有不同,有的身高正常、有的還能生育,臨床特征介于正常女性與45,X女性之間,此外還有45,X/46,XX鑲嵌的患者同樣屬于Turner綜合征。

女性可以少一條X性染色體,那么又能否多一條X性染色體呢?答案是可以的,除容許一條X染色體有活性外,其余多的X染色體都必須失活,才能保證個體基因信息量偏差得不太離譜,否則個體在胚胎期就會被流產(chǎn)淘汰掉! 47,XXX的女性在36歲之前,生育沒什么問題,少數(shù)個體會出現(xiàn)月經(jīng)減少,繼發(fā)性閉經(jīng) 或早絕經(jīng)等問題,這樣的女性在人群中至少占1/1000,稱超雌綜合征或X三體綜合征。

Xp21.2-21.1有一個Duchenne型肌營養(yǎng)不良(DMD)基因,它是目前已知的由最多堿基(2220382 bp)構(gòu)成的基因。

DMD是一種伴X連鎖隱性遺傳病,1868 法國醫(yī)生Duchenne首先描述了其臨床癥狀。患者通常為男孩,1-2歲蹣跚學步尚不明顯有什么癥狀與同齡孩子不同,其后正常孩子越走越穩(wěn),會跑會跳,而該病患兒越走越不穩(wěn),容易跌倒;四肢肌肉雖然無力,但小腿腓腸肌卻粗壯,四肢肌肉無力自近端向遠端緩慢進展,可累頭面部肌肉及心肌?;純簭钠教傻秸玖⑿枰D(zhuǎn)身體,呈四肢支撐地面狀,再通過后移支撐的雙手后才能完成站立姿勢。男性患病率為1/3500,女性患者罕見。隨著肌肉攣縮,脊柱彎曲畸形、關(guān)節(jié)畸形,多數(shù)患者在12歲左右需要坐輪椅,20歲左右出現(xiàn)咽喉及呼吸肌萎縮導致吞咽和呼吸困難,壽命一般不超過生育期。雖然基因編輯和干細胞治療已在臨床探索,但目前尚無良好的治療效果。有家族史或生育過DMD患兒的母親,產(chǎn)前檢測、三代試管嬰兒可以確保正常孩子的出生。

DMD基因以缺失突變?yōu)槎嘁姡蛉笔е录〖毎麅?nèi)不能合成肌營養(yǎng)不良蛋白。同樣在DMD基因上的缺失突變,但因其缺失的范圍比較小,肌細胞內(nèi)尚能合成一定量的肌營養(yǎng)不良蛋白,導致患者臨床癥狀較輕,發(fā)病年齡也較晚,這類患者屬BMD,由德國醫(yī)生Becker在20世紀50年代發(fā)現(xiàn)并命名。BMD雖然與DMD是同一基因引起的疾病,具有DMD必有的特征,但發(fā)病較晚(5-20歲),病情進展緩慢,活過50歲不難,其發(fā)病率只有DMD的1/10。

脆性X綜合征是一種伴X連鎖的智力缺陷疾病,由Xq27.3上的FMR1基因突變引起。男性中發(fā)病率高,約為1/1250,有耳朵大、招風耳臉長等面部特征;女性多為因攜帶一條FMR1基因突變的X而患病,但癥狀比男性輕,也可能表現(xiàn)卵巢早衰,發(fā)病率為1/2000。正常情況下FMR1基因第一個外顯子5’端 (CGG)重復次數(shù)在6-53次,若(CGG)重復次數(shù)超過55-230次,就可出現(xiàn)臨床癥狀, 而且由母親傳遞給后代時,(CGG)重復次數(shù)顯著增加,臨床癥狀也加重,而由父親傳遞給后代時,(CGG)重復次數(shù)并沒有明顯增加。因此根據(jù)家族史和系譜圖可了解后代發(fā)病風險。(CGG)三個核苷酸重復次數(shù)的變動屬動態(tài)突變。

伴X連鎖隱性遺傳的甲型血友?。℉A),其致病基因F8定位于Xq28,是由于F8突變導致凝血因子ⅷ缺乏或功能障礙的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出血,且有流血 不止的特點?;颊咄悄行?,且必定是由無癥狀的的致病基因攜帶者母親傳遞,男性患者的兒子必定健康無病,但女兒必定是致病基因的攜帶者,只有致病基因攜帶者的女性與男性患者婚配才可能生出女性患者。男性患者的發(fā)病率為1/5000 到1/10000,女性患者罕見。甲型血友病又稱皇室病,因16世紀英國女皇維多利亞的致病基因通過子女聯(lián)姻將該致病基因傳到歐洲諸多皇室而得名(見圖23-2)。

與甲型血友病相似的乙型血友病是由F9基因突變所致,F(xiàn)9基因定位在Xq27.1。乙型血友病發(fā)病率十萬分之一,比甲型血友病低很多,且臨床癥狀也輕。

伴X染色體遺傳相對常見的還有紅綠色盲、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癥、眼白化病、抗維生素D佝僂病或稱低磷酸鹽血癥性佝僂病(伴X顯性遺傳)等。

待續(xù)

評論
春雨631fc6a2
進士級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