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是母系社會,群體里都是由雌性,或者是有親緣關系的雌性組成,包括母女關系、姊妹關系等。只有未成年的雄性才有資格待在象群里。很多時候,在象群中,如果母親不在這個群體,小象則會由阿姨來照顧。近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fā)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fā)會,綠會)國際部從世界知名期刊獲悉一篇關于群體支持可以降低野生象孤兒的壓力水平的研究,現(xiàn)將該文整理編譯如下,供感興趣的讀者參考。
來自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史密森尼保守生物學研究所和肯尼亞拯救大象項目的研究團隊于《通訊生物學》發(fā)表研究報告稱,非洲草原象群中成員的群體支持降低了孤兒幼象的壓力水平,該團隊對野生象孤兒的壓力水平及其從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中恢復的能力進行了研究。
圖源: Jenna Parker
非洲草原象,這種世界上最大的陸地動物,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由于偷獵和干旱的增加,它們的數(shù)量一直在下降,這也導致了許多小象成了孤兒。由于大象的成年過程漫長(它們需要20年才能長到成年體型),所以孤兒象的數(shù)量總體上有所增加。此外,小象在生命的頭十年里還高度依賴母親。因此在這項新研究中,團隊研究了孤兒象的照顧突然發(fā)生變化時,它們的適應能力及壓力水平。
為了了解更多關于小象孤兒壓力水平的信息,研究人員對幾個象群進行了一年多的跟蹤研究,仔細觀察它們的排便時間,收集樣本,并測試了它們的糖皮質激素代謝物(GCM)水平——一種測量哺乳動物壓力水平的相對簡單的方法。作為對照,研究團隊對25頭小象孤兒和12頭由母象親自撫養(yǎng)的小象身上進行了樣本收集與測試。參與研究的孤兒象年齡從7歲到21歲不等。研究人員指出,其中5頭小象在成為孤兒象后離開了自己的象群,它們加入了另一個家庭或與其他孤兒組成了團體,其余的則留在了自己的原生象群。
圖片說明:一頭母象帶著自己的孩子與妹妹的孩子橫渡埃瓦索恩吉洛河(Ewaso N'giro) 圖源:Jenna Parker.
在測試糖皮質激素代謝物(GCM)水平時,研究人員驚訝地發(fā)現(xiàn),孤兒象的總體壓力水平并不比對照組高,當然也有一些個體差異。例如,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那些與年齡相近的其他幼崽“交朋友”的小象比那些幾乎沒有群體支持的小象的GCM水平更低。研究還發(fā)現(xiàn),生活在較大群體中的孤兒小象也有較低的GCM水平。
研究人員認為,良好的群體支持可以幫助失去母親的幼年象減輕所承受的壓力。
參考文獻:https://phys.org/news/2022-07-social-stress-orphaned-wild-elephants.html
編譯:Sara
審核:Daisy
編輯:Pier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