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兔猻因其蠢萌的外形而被眾多網(wǎng)友關(guān)注,此次“猻思邈”死亡,讓它闖入人們的視野,兔猻是什么動物?跟兔子有關(guān)系嗎?
撰文/記者 段大衛(wèi)
采訪專家:張勁碩(中科院動物所國家動物博物館副館長)
不少人了解兔猻,是從“猻思邈”開始的。2015年出生的“猻思邈”是當年被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從西寧市一戶市民家中救護,人工育幼長大后,一直生活在西寧野生動物園,后被命名為“猻思邈”,因其“呆萌”的造型逐漸成為國內(nèi)知名度和影響力最高的兔猻。
▲西寧野生動物園發(fā)布的“訃告”(圖源:新浪微博)
但最近“猻思邈”登上熱搜卻是在一則“訃告”中。10月10日,西寧野生動物園發(fā)布一條消息,文中稱中國唯一一只圈養(yǎng)雄性兔猻——“猻思邈”在進食時因雞肉卡喉,不幸窒息死亡,終年7歲半。
“猻思邈”為何會噎死?
據(jù)中科院動物所國家動物博物館副館長張勁碩博士介紹,兔猻在野外由于生存環(huán)境的影響,平均壽命為3歲左右,7歲已經(jīng)屬于老齡?!蔼s思邈”在西寧野生動物園被養(yǎng)到7歲半,已經(jīng)是比較理想的情況。如果沒有類似意外發(fā)生的話,圈養(yǎng)兔猻壽命可達10歲以上。
▲兔猻“猻思邈”(圖源:西寧野生動物園)
▲卡住“猻思邈”喉管的軟骨(帶骨)(圖源:西寧野生動物園)
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回應網(wǎng)友疑問時表示,卡住喉管的不是大骨頭,而是它扯下的兩塊軟骨(帶肉)?!拔故橙蛶Ч侨?,我們認為是比純?nèi)飧玫倪x擇,歐洲同行也認同這一點。以后是否有調(diào)整,會再討論。”
張勁碩稱,動物的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動物進入老年時器官老化,咀嚼能力也存在問題。如果兔猻因帶骨肉卡喉窒息而亡,可能是由于其到老年以后,食管和呼吸道之間軟骨受神經(jīng)控制的程度減弱,反應沒有以前靈敏了,容易導致進食時被嗆到。
關(guān)于“猻大娘”是國內(nèi)第一只人工繁育成功的兔猻這種說法,張勁碩表示,上世紀70年代北京動物園就曾經(jīng)成功繁育過兔猻,西寧人民公園(后為西寧動物園)的廖炎發(fā)先生也曾成功繁育過兔猻。
兔猻是什么動物?
兔猻(學名:Otocolobus manul)是貓科、兔猻屬的動物。體形粗短,大小似家貓,體重2-5千克,其中指名亞種較重,個別個體超過6kg,青藏亞種體重一般2-4kg。兔猻的額部較寬,吻部很短,瞳孔為淡綠色。耳短寬,耳尖圓鈍,兩耳距離較遠。全身被毛極密而軟,絨毛豐厚,尤其是腹部的毛很長,為背毛長度的一倍多。背中線棕黑色,體后部有較多隱暗的黑色細橫放,頭部灰色,帶有一些黑斑,體腹面乳白色,頸下方和前肢之間淺褐色,四肢顏色較背部稍淡,尾巴粗圓,長度約為20-30厘米,上面有明顯的 6-8條黑色的環(huán)細紋,尾巴的尖端長毛為黑色。
兔猻棲息于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區(qū),能適應寒冷、貧瘠的環(huán)境,常單獨棲居于巖石縫里或利用旱獺的洞穴,通路彎曲,深2米以上。夜行性,多在黃昏開始活動和獵食。視覺和聽覺發(fā)達,遇危險時則迅速逃竄或隱蔽在臨時的土洞中。腹部的長毛和絨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有利于長時間地伏臥在凍土地或雪地上,伺機捕獵。叫聲似家貓,但較粗野。主要以鼠類為食,也吃野兔、鼠兔、沙雞等。
在我國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兔猻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且是瀕危動物。張勁碩表示,“衡量一種動物的瀕危程度,頭號指標并不是看它們還剩下的數(shù)量,而是看它們消亡的速度?!币虼嗽趪H自然保護聯(lián)盟《受脅物種紅色名錄》中顯示,兔猻的級別是無危級,從全世界的種群來看,國際評估是5.8萬只。兔猻分布范圍也比較廣,至少在14個國家有分布,包括俄羅斯、阿富汗、伊朗、印度等國。
貓科動物為什么被叫兔猻?
關(guān)于“兔猻”這個名字,其實學術(shù)界早有討論。張勁碩認為此名稱來源于古代的牧民在放牧、游獵時的稱呼,當牧民發(fā)現(xiàn)兔猻時,往往會脫口而出““dursun””( 突厥語“站住”的意思),神奇的是,兔猻聽到后,會聽話停下來,回頭尋找聲音的來源。所以,牧民便據(jù)此稱它為“吐遜”,訛為“兔猻”。
也有學者認為,兔猻以鼠兔為食,故稱為兔猻,這種起名方式就像“魚鷹”“蛇鷲”“蟹獴”一樣,以捕食對象取名。
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師王潔則認為,兔猻十分機警,古代牧民只能乘其不備獵取兔猻而不可能先讓其“站住”,同時,他查閱歷史文獻,發(fā)現(xiàn)兔猻在史籍中名為“兔兒猻”,這個名字最早出現(xiàn)在清中葉,多出現(xiàn)于貿(mào)易、典當、物產(chǎn)介紹等領(lǐng)域,清代文獻中基本未發(fā)現(xiàn)“兔猻”這一叫法。王潔認為,“兔猻”很可能是由“兔兒猻”刪略而來。1949年后,出于科學研究和動物保護的需要,不含“兒”的“兔猻”因其語義色彩的客觀性,順理成章地成為標準學名。
王潔認為,“兔兒猻”的耳朵又短又圓,給人的感覺是圓乎乎的矮胖子,體毛長而蓬松,這樣短胖的體態(tài),和“兔兒”相似?!巴锚s”中的“猻”則提示它形似一種貓科動物“猞猁猻”(又名稱“猞猁”)。“以人們熟悉的草食動物之體形比擬較陌生的貓科動物之體形”,才是“兔猻”的取名邏輯。
而在兔猻出沒的新疆地區(qū),維吾爾語中,“兔兒猻”這個名字翻譯過來,也是“兔形的猞猁”的意思。“當然,兔猻和猞猁同科不同屬,兔猻并不是猞猁的一種,‘兔猻’一詞反映了造詞初始人們將該物種歸為“猞猁”的認知心理”。
至于真相到底是哪一個,已無從證實,不過不同的說法也都有它的道理。
(參考資料:人民日報,中國日報,新京報,西寧野生動物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