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虎耳草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虎耳草,中藥名。又名石荷葉、金線吊芙蓉、老虎耳等。鞭匐枝細長,密被卷曲長腺毛,具鱗片狀葉。產河北(小五臺山)、陜西、甘肅東南部、江蘇、安徽、浙江等地。全草入藥;微苦、辛,寒,有小毒;祛風清熱,涼血解毒。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全草。

性味味辛、微苦,性寒。

歸經歸肺、脾、大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用于小兒發(fā)熱,咳嗽氣喘;外用于中耳炎,耳廓潰爛,疔瘡,癤腫,濕疹。

用法用量9-15g。外用:適量。

炮制方法去雜質,切段備用。

生理特性虎耳草,多年生小草本,冬不枯萎。根纖細;匍匐莖細長,紫紅色,有時生出葉與不定根?;ㄆ?-8月,果期7-11月。生于海拔400-4500m的林下、灌叢、草甸和陰濕巖石旁。喜陰涼潮濕,土壤要求肥沃、濕潤,以密茂多濕的林下和陰涼潮濕的坎壁上較好。

產地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河北、陜西、甘肅等地。

相關論述《本草綱目》:“治瘟疫,擂酒服。生用吐利人,熟用則止吐利。又治聤耳,搗汁滴之?!?/p>

1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張延萍 - 副教授,博士生 - 河南科技大學制藥學院制藥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