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泡桐根

科學(xué)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xué)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泡桐根,中藥名。為玄參科泡桐屬植物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Seem.) Hemsl.及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 (Thunb.) Steud.的根。白花泡桐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陜西,山東,河南等地引種栽培,毛泡桐分布于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地。具有祛風(fēng)濕,解毒活血之功效。用于風(fēng)濕熱痹,筋骨疼痛,瘡瘍腫毒,跌打損傷。

入藥部位根。

性味味微苦,性微寒。

功效祛風(fēng)濕,解毒活血。

主治用于風(fēng)濕熱痹,筋骨疼痛,瘡瘍腫毒,跌打損傷。

相關(guān)配伍1、治風(fēng)濕痹痛:泡桐樹根皮18g,老鸛草30g,八角楓根3g。水煎服。

2、治便血,痔瘡出血:泡桐樹根皮18g,仙鶴草15g,陳艾15g。水煎服。(1-2方出自《四川中藥志》1982年)

3、治跌打損傷,骨折:泡桐樹根皮,韭菜各適量。共搗爛,敷患處,包扎固定。(《河南中草藥手冊》)

4、治腰扭傷:鮮泡桐根60g。加雞1只或者豬腳爪適量水燉,服湯和肉。(《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

形態(tài)特性1、白花泡桐又名:白桐、椅桐、黃桐、白花桐、花桐、白花泡桐、泡樹、大果泡桐、華桐、火筒木、沙桐彭、笛螺木、飯桐子、通心條。喬木高達(dá)30米,樹冠圓錐形,主干直,胸徑可達(dá)2米,樹皮灰褐色;幼枝、葉、花序各部和幼果均被黃褐色星狀絨毛,但葉柄、葉片上面和花梗漸變無毛。葉片長卵狀心臟形,有時為卵狀心臟形,長達(dá)20厘米,頂端長漸尖或銳尖頭,其凸尖長達(dá)2厘米,新枝上的葉有時2裂,下面有星毛及腺,成熟葉片下面密被絨毛,有時毛很稀疏至近無毛;葉柄長達(dá)12厘米。花序枝幾無或僅有短側(cè)枝,故花序狹長幾成圓柱形,長約25厘米,小聚傘花序有花3-8朵,總花梗幾與花梗等長,或下部者長于花梗,上部者略短于花梗;萼倒圓錐形,長2-2.5厘米,花后逐漸脫毛,分裂至1/4或1/3處,萼齒卵圓形至三角狀卵圓形,至果期變?yōu)楠M三角形;花冠管狀漏斗形,白色僅背面稍帶紫色或淺紫色,長8-12厘米,管部在基部以上不突然膨大,而逐漸向上擴大,稍稍向前曲,外面有星狀毛,腹部無明顯縱褶,內(nèi)部密布紫色細(xì)斑塊;雄蕊長3-3.5厘米,有疏腺;子房有腺,有時具星毛,花柱長約5.5厘米。蒴果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6-10厘米,頂端之喙長達(dá)6毫米,宿萼開展或漏斗狀,果皮木質(zhì),厚3-6毫米;種子連翅長6-10毫米?;ㄆ?-4月,果期7-8月。

2、毛泡桐又名:紫花桐、岡桐、銹毛泡桐、日本泡桐。喬木高達(dá)20米,樹冠寬大傘形,樹皮褐灰色;小枝有明顯皮孔,幼時常具粘質(zhì)短腺毛。葉片心臟形,長達(dá)40厘米,頂端銳尖頭,全緣或波狀淺裂,上面毛稀疏,下面毛密或較疏,老葉下面的灰褐色樹枝狀毛常具柄和3-12條細(xì)長絲狀分枝,新枝上的葉較大,其毛常不分枝,有時具粘質(zhì)腺毛;葉柄常有粘質(zhì)短腺毛?;ㄐ蛑Φ膫?cè)枝不發(fā)達(dá),長約中央主枝之半或稍短,故花序為金字塔形或狹圓錐形,長一般在50厘米以下,少有更長,小聚傘花序的總花梗長1-2厘米,幾與花梗等長,具花3-5朵;萼淺鐘形,長約1.5厘米,外面絨毛不脫落,分裂至中部或裂過中部,萼齒卵狀長圓形,在花中銳頭或稍鈍頭至果中鈍頭;花冠紫色,漏斗狀鐘形,長5-7.5厘米,在離管基部約5毫米處弓曲,向上突然膨大,外面有腺毛,內(nèi)面幾無毛,檐部2唇形,直徑約小5厘米;雄蕊長達(dá)2.5厘米;子房卵圓形,有腺毛,花柱短于雄蕊。蒴果卵圓形,幼時密生粘質(zhì)腺毛,長3-4.5厘米,宿萼不反卷,果皮厚約1毫米;種子連翅長約2.5-4毫米?;ㄆ?-5月,果期8-9月。

生長環(huán)境1、生于低海拔的山坡、林中、山谷及荒地,野生或栽培。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陜西,山東,河南等地引種栽培。

2、分布于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地。

藥材性狀根呈圓柱形,長短不等,直徑約2cm,表面灰褐色至棕褐色,粗糙,有明顯的皺紋和縱溝,具橫裂紋及突起的側(cè)根殘痕,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皮部棕色或淡棕色,木部寬廣,黃白色,顯纖維性,有多數(shù)孔洞(導(dǎo)管)及放射狀紋理。氣微,味微苦。

藥理作用1、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2、鎮(zhèn)咳、祛痰和平喘作用。

3、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能明顯的安定和降溫作用,能降低正常體溫,減少自發(fā)活動,并能增強戊巴比妥的催眠作用和抗戊四唑的抗驚厥作用。

4、抗癌作用。

5、增強殺昆蟲劑作用。

6、抗氧化作用。

7、抗炎作用,增加肝糖原、降低心肌和橫紋肌肌糖原作用和糖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

相關(guān)論述《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fēng),解毒,消腫止痛。主治筋骨疼痛,瘡瘍腫毒,紅崩白帶。”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