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湯,中醫(yī)方劑名。出自《施今墨臨床經(jīng)驗集》。為劑,具有補腎固氣養(yǎng)血之功效。主治腎氣虛弱,固攝無權(quán)所致帶下病。
歌訣經(jīng)絕有年,近歲帶下日甚,時紅時白,經(jīng)年不絕,頗以為苦,腰酸楚,全身乏力,大便結(jié),小便失禁,食少,睡不安,舌苔滑白,六脈濡弱。
白果湯用杜仲療,參遠覆斷地黃?,砂仁益智山茱萸,五味五倍桑螵蛸,腎氣虧虛帶下作,補氣固腎此方調(diào)。
組成砂仁5g,川杜仲10g,五味子5g,熟地黃10g,川斷續(xù)10g,五倍子5g,覆盆子10g,益智仁5g,山茱萸12g,炒遠志10g,鹿角霜6g,黨參10g,桑螵蛸10g,生白果12枚,炙甘草3g,阿膠珠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用補腎固氣養(yǎng)血。
主治腎氣虛弱,固攝無權(quán)所致帶下病。經(jīng)絕有年,近歲帶下日甚,時紅時白,經(jīng)年不絕,頗以為苦,腰酸楚,全身乏力,大便結(jié),小便失禁,食少,睡不安,舌苔滑白,六脈濡弱。
方義方中杜仲、續(xù)斷補固腎氣;黨參、炙甘草健脾益氣;阿膠、山茱萸、熟地養(yǎng)血補血;五倍子、五味子、益智仁、砂仁、覆盆子、白果、桑螵蛸收澀止帶;遠志寧心安神。諸藥合用,補腎固澀之力尤著。
配伍特點運用用于帶下病。癥見帶下經(jīng)年不絕,腰部酸楚,全身乏力,小便失禁,大便秘結(jié),食少納差。
附注附方1 白果湯組成:白果殼一碗(約60-90g)。
主治:食白果中毒。
出處:《中華傳世醫(yī)方 下 1、2》
附方2 白果湯組成:半夏、麻黃、款冬花、桑皮、甘草各三錢,白果二十一個,黃芩、杏仁各一錢五分,蘇子二錢,御米殼一錢。
主治:哮喘痰盛。
出處:《證治匯補》卷五
附方3 白果湯組成:白果20個,地丁30g,金銀花30g,知母9g,甘草9g。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唇疔及頭面瘡。
出處:《山東省中醫(yī)驗方匯編》第二輯
重要文獻摘要1、《本草綱目》云:“熟食溫肺益氣,定喘嗽,縮小便,止白濁?!?/p>
2、《本草便讀》曰:“上斂肺氣金咳逆,下行濕濁化痰涎。”
12345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侯淑涓 - 博士后 -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