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核泄漏與核試驗,污染哪個更恐怖

中國科普博覽
原創(chuàng)
中國科協(xié)、中科院攜手“互聯(lián)網(wǎng)+科普”平臺,深耕科普內容創(chuàng)作
收藏

  3.11日本9級大地震帶來的福島核電站事故,還有前蘇聯(lián)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其恐怖程度大家聽得多了。也許大家還沒有做過這樣的比較,但如果您觀看了韓國去年上映的以福島核泄漏為原型的災難片《潘多拉》后,在導演精湛的煽情功夫下,恐怕有人會發(fā)出這樣的疑問,核彈爆炸也沒見污染這么嚴重,而核電站只是核泄漏而已,卻如此的讓人膽戰(zhàn)心驚,并讓一個國家瀕臨崩潰?核爆和核電站泄露,到底誰的污染更大? 

核泄漏之危害 

  《潘多拉》講述的是韓國某次地震從而引發(fā)核泄漏。這跟日本的福島核事故是一樣一樣的。在談到創(chuàng)作初衷時,導演自己也說這是因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萌生出拍攝的想法。 

  該片精心挑選了幾個細節(jié)充分展示了——人類在面對類似福島核電站事故時的種種無能為力。 

 

  首先是氫氣爆炸掀翻了核電站的廠房屋頂,大量輻射物質隨著空氣吹向周圍的居民區(qū),必須撤離方圓10公里內十幾萬群眾。 

  而在一個恐怖的氛圍下緊急疏散這么多群眾,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堵車。路上全是逃亡的車子,密密麻麻,寸步難行,居民只有下車徒步逃生。 


看著天空滾滾而來的核烏云,路上的群眾像躲避魔鬼一樣狂奔,并因此帶來踩踏事故。 

  韓國面積小,沒有縱深,此時又一團亂麻,核輻射到處飄,股市暴跌,于是…… 

 

  臺詞比較搞笑,但并沒有一絲夸張,實際情況也如此。日本福島核泄漏后,以中國為首的美國、韓國還有其他國家都紛紛從日本災區(qū)撤離僑胞。 

  電影中,半徑30公里以內340萬群眾受到輻射的威脅。這個30公里是以切爾諾貝利和福島核事故為參考。 

  至今,切爾諾貝利方圓30公里內仍為隔離區(qū)。 


日本福島受輻射威脅示意圖,20公里內為隔離區(qū),30公里內為自愿撤離。 

  半徑30公里,面積就是2826平方公里。數(shù)十年內,原住居民不能返回居住地。從上圖可以看到,如果核電站建在海邊,則受輻射的面積直接縮小一半,雖然這不是核電站建在海邊的理由,但不管怎樣,建在海邊確實是縮小了核泄漏帶來的污染面積。 

  以上種種,都讓人們見識了核泄漏的可怕之處。這也讓很多人同時認為,核電站之核泄漏較之核爆帶來的核污染要大得多。 

  實際情況真如此嗎? 

核爆之污染 

  對于核爆帶來的核污染,大眾了解的不多。而這主要是因為唯一被原子彈炸過的國家只有日本,且是發(fā)生在70多年前,時間久遠。 

  另外就是,戰(zhàn)時的日本由于種種原因并沒有把核污染放在心上。實際上,廣島被轟炸后,爆炸中心周圍應該是數(shù)十年內不能住人的。然而,被轟炸后2個月,廣島市政府就開始商討重建計劃,市內的公共電車也開通運行。原因不難理解,被轟炸前,日本的核科學家還認為原子彈是不可能制造出來的。連專家都還停留在這樣的認識中,何況是民眾。 

  然而,根據(jù)親歷過核爆的人后來的記述,那枚叫做“小男孩”的原子彈爆炸后,下了一場黑色的雨,雨污染了河流,難民因為喝了河水,幾天內紛紛死亡。 

  很多人陸續(xù)出現(xiàn)皮下出血和皮膚潰爛等情況。這是核爆后留下的核污染所致。但這種癥狀在當時又算得了什么?國破家亡,能活下來已萬幸。 

  根據(jù)1945年公布的數(shù)字,“小男孩”爆炸后,直接造成日本66000人死亡,69000人受不同程度的傷。而另一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則顯示,到1999年時,死于小男孩原子彈直接襲擊以及核輻射傷害的人數(shù)總計已超20萬。 

  傷亡人數(shù)確實是太多了,因為根據(jù)后來的種種測算,小男孩的當量不是1.5萬噸,官方數(shù)字只有1.3萬噸TNT當量。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們只是拿70多年前人類第一枚用于實戰(zhàn)的原子彈來比較。 

  這當然是不公平的,如果加上乏燃料,福島核電站里面有上千噸核燃料。而小男孩原子彈只有64公斤的鈾235,其中只有不到1公斤的鈾235發(fā)生裂變。 

  福島核事故跟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同屬于核事故中的最頂級,也就是7級,往上沒了。這么來看的話,我們似乎應拿人類制造出的沙皇炸彈來比才合適,它有5000萬噸當量。 

  不過,若這么比就沒意思了。折中一下,挑一個不那么嚇人的來看看。 


195431日,美國在比基尼環(huán)礁試驗了一枚氫彈. 

  試驗前,美國核專家預測當量為500萬噸,爆炸后實測卻為1500萬噸。出現(xiàn)這種大偏差也正常,因為人類第一次試驗氫彈是在不久前的1951年。 

 

  喜出望外的同時,美國付出了很大代價,蘑菇云上升到35公里高度后,一部分放射云飄向東方并往下掉,覆蓋了馬紹爾群島,其中一個島上住著美國人,另外幾個島上住著當?shù)厝?,大約在2萬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可讓暴露在外的人員受到致死劑量的核輻射。 


核爆后,放射性沉降示意圖。 

  不斷飄下的放射性白色物質被科學家們稱為“比基尼雪”。最終,15個島嶼和環(huán)礁被污染,此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核污染。 

  爆炸48小時后,島上的居民才撤離,大部分人出現(xiàn)β射線燒傷,還有一些人出現(xiàn)厭食、惡心嘔吐等輻射癥狀。絕大多數(shù)兒童后來出現(xiàn)甲狀腺機能損傷。爆炸試驗3年后,一些居民被允許返回一些島嶼,而那些污染最嚴重的島嶼直到20多年后也依然不允許住人,連參觀都不可以。 


美國195431日核試驗后無辜受輻射的群眾。 

  1967年,官方宣布一些島礁可以居住,于是居民興沖沖返回,而不久,進一步的地質調查表明,土壤中的放射性還是太高,于是居民再次撤離。1980年,官方又宣布,一些珊瑚島礁可以居住,條件是——居民50%的食品要從外部供應。 

  如此說來,核彈帶來的污染并不比核電站目前最頂級核事故帶來的污染小。之所以大家會有相反的錯覺,這是因為,福島核事故發(fā)生在6年前,而以前那些瘋狂核試驗帶來的污染是半個多世紀以前。 

核戰(zhàn)帶來的污染 

  上文說的主要是核試驗,如果發(fā)生全面核戰(zhàn)又如何?毫無疑問,必然是人間地獄。既然都已經(jīng)互投核彈了,那就已經(jīng)演變成了不是他亡就是我亡,或者一起亡的地步。當然,最好的結果是他亡,而為了要讓他亡,就不能給其攻擊的機會,不幸的是,對方也是這么想的。所以結果是,雙方都首先攻擊對方的彈道導彈發(fā)射基地,這意味著核彈不是在高空爆炸,而是入地爆炸,這種爆炸方式將掀起不計其數(shù)的夾雜放射性物質的塵土,當他們沉降后,即使是遠離爆炸中心的居民也難逃一劫,其他未參戰(zhàn)國也會受到核污染。 

  以上遠非最恐怖的,如果核彈攻擊的是核電站、乏燃料處理廠又會怎樣?無疑,核爆產生的上億度高溫將直接熔化大量核燃料并將其變成無數(shù)的高放射性塵埃。 

  此時,地面已不適合人類居住,而掩體什么的統(tǒng)統(tǒng)都將不管用。因為掩體住不下幾億人,即使住得下,又能住多久?100年行嗎?不行,乏燃料中,有的放射性物質半衰期為數(shù)萬年,更長的還有十幾萬年。 

  掩體只能暫時抵擋核爆時產生的沖擊波,對于大量的放射性沉降,毫無意義可言。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