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器具。四肢骨折時用作固定骨折部位的薄板,用柳木、杉木或膠合板等按肢體的長短制成。
概念四肢骨折時用作固定骨折部位的薄板,用柳木、杉木或膠合板等按肢體的長短制成。
解讀小夾板為民間廣泛應用的骨科治療技術之一,能對骨折或軟組織損傷等起到積極的治療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維持對位及緩慢復位作用。但出了種種原因,引起肢體缺血性改變的發(fā)生率較高。因此在應用時必須嚴格掌握適應證,對不適宜應用的病例,對不能密切觀察的隨訪者,以及未掌握操作要領者,切勿濫用,以防發(fā)生無法挽回時嚴重后果。
中醫(yī)應用一、適應證
小夾板技術僅適用于四肢長管骨閉合性骨折,適應于在復位后能用小夾板固定、維持對位,以及有條件進行隨訪的患者。
二、禁忌證
1、錯位明顯之不穩(wěn)定性骨折。
2、伴有軟組織開放性損傷、感染及血循環(huán)障礙者。
3、軀干骨骨折等難以確實固定者。
4、昏迷或肢體失去感覺功能者。
三、準備
1、用品:根據(jù)骨折的具體情況,選好適當?shù)膴A板、紙壓墊、繃帶、棉墊和束帶等。
2、向患者及其家屬交代小夾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項。
3、清潔患肢,皮膚有擦傷、水泡者,應先換藥或抽空水泡。
四、方法及注意點
1、紙壓墊要準確地放在適當位置上,并用膠布固定,以免滑動。
2、捆綁束帶時用力要均勻,其松緊度應使束帶在夾板上可以不費力地上下推移1厘米為宜。
3、在麻醉未失效時,搬動患者應注意防止骨折再移位。
4、抬高患肢,密切觀察患肢血運,如發(fā)現(xiàn)肢端嚴重腫脹、青紫、麻木、劇痛等,應及時處理。
5、骨折復位后4天以內(nèi),可根據(jù)肢體腫脹和夾板的松緊程度,每天適當放松一些,但仍應則以上下推移1厘米為宜;4天后如果夾板松動,可適當捆緊。
6、開始每周酌情透視或拍片1~2次;如骨折變位,應及時糾正或重新復位。必要時改作石膏固定。
7、2~3周后,如骨折已有纖維連接,可重新固定,以后每周在門診復查1次,直至骨折臨床愈合。
8、及時指導患者功能鍛煉。
五、護理
1、抬高患肢,密切觀察患肢血運。如有劇痛、嚴重腫脹、青紫、麻木、水泡等,應隨時報告醫(yī)師及時處理。
2、按醫(yī)囑及時指導和幫助患者,有步驟地進行功能鍛煉。
12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張妍 - 博士 -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