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垂前耳穴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垂前耳穴,耳穴名。別名拔牙麻醉點、神經(jīng)衰弱點。位于耳垂面,屏間切跡軟骨下緣九區(qū),其中的第四區(qū)。主治神經(jīng)衰弱、牙痛。

定位耳垂面,屏間切跡軟骨下緣九區(qū),其中的第四區(qū)。

功能作用安神定志,行氣止痛。

主治神經(jīng)衰弱、牙痛。

配伍配合耳穴心、腎、神門治神經(jīng)衰弱;配合耳穴牙、口、交感、耳屏尖治牙痛。

操作1、針法:常規(guī)消毒,用鑷子將皮肉針或撳針刺入所選穴位,進針深度以刺穿軟骨,不刺穿對面皮膚為度,然后用膠布固定針尾或針圈。多數(shù)患者進針時感覺痛甚或有酸、麻、脹、重感。囑病人每天按揉2~3次,每次5~10分鐘。埋針一次,夏季3天一換,冬季5天一換。埋針期間,耳廓切勿弄濕,以防感染。

2、耳穴壓療法:治神經(jīng)衰弱。用王不留行子和0.8厘米×0.8厘米的麝香虎骨膏貼壓雙側耳穴,每次選一側耳穴,每次選3~4次,隔日換藥一次,每日自行按壓數(shù)次,以產生痛或酸脹感為度。

3、耳穴注射療法:治牙痛。5%當歸液每次每側耳穴注入1.0毫升。

4、耳穴電針療法:治牙痛。以該穴接G7503高低頻治療儀,通電20分鐘,隔日治療一次。每周治一次。

5、耳穴割治療法:治神經(jīng)衰弱。割治前皮膚常規(guī)消毒,在所取耳穴上刺破1毫米深,將自制的割治膏點在耳穴上,用小膠布塊貼敷。貼敷1~2天內有濕熱感,隔日治療一次,6次為一療程。第二次治療時如局部刀口未愈,可除去結痂另換藥膏(白古月粉、辣椒油、微量麝香),也可以重新割治。

附注本穴是診斷神經(jīng)衰弱的參考穴。

1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趙宇捷 - 博士 -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