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耳穴,耳穴名。位于耳甲腔,耳輪腳下方中1/3處,口、胃之間的中、內(nèi)1/3交界處,將耳輪腳從與耳屏內(nèi)緣延線相交點至末端的中點的直下方,在十二指腸穴至下腹穴連線的中間處,即耳甲2區(qū)。主治食道諸疾患,如食道炎,食道痙攣性狹窄,食道疼痛,嘔吐惡心,呼吸不暢,胸悶,梅核氣(癔球),官能性喉梗,噎膈,癔病性吞咽困難等。一般用埋針法、壓籽法、刺血法等進行刺激。
功能作用降逆和胃,利氣暢隔。
穴性平。
定位位于耳甲腔,耳輪腳下方中1/3處,口、胃之間的中、內(nèi)1/3界處,將耳輪腳從與耳屏內(nèi)緣延線相交點至末端的中點的直下方,在十二指腸穴至下腹穴連線的中間處,即耳甲2區(qū)。
主治食道諸疾患,如食道炎,食道痙攣性狹窄,食道疼痛,嘔吐惡心,呼吸不暢,胸悶,梅核氣(癔球),官能性喉梗,噎膈,癔病性吞咽困難等。
操作一般用埋針法、壓籽法、刺血法等進行刺激。
針法:針0.1-0.2寸,針感局部痛,留針20-30分鐘。
耳穴壓療法:用0.5厘米見方的醫(yī)用膠布,將米粒壓貼于此,捏壓30秒左右。耳部有熱痛感為止,保留壓貼物。
按摩法:用按摩棒對準此區(qū),以適當?shù)牧Χ劝茨?-2分鐘。
功效本穴性質(zhì)屬平,故有降逆,暢隔,疏利食道之功。
附注本穴和咽門穴都有降逆行氣和治療嘔吐的功用,但本穴偏于暢隔利氣,以調(diào)理氣機為主,還可治療食道痙攣、食道狹窄、梅核氣,重在食道疾患;而咽門穴偏于下氣消食,以通腑利氣為主,還可治療消化不良等癥。兩者雖同中有異,臨證時常可同用,以加強治療之功。
相關論述《耳針療法》:“食道 耳輪腳中點下方?!?/p>
123456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華明義 - 中醫(yī)主任醫(yī)師 - 山東中藥大學中魯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