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原創(chuàng)]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瘠薄培肥型土壤改良利用措施

實用技術助你成才
原創(chuàng)
通過互動交流和服務援助,滿足廣大農(nóng)民實用技術需求。
收藏

1 面積與分布瘠薄培肥型土壤指受氣候、地形等難以改變的大環(huán)境(干旱、無水源、高寒以及距離居民點遠,施肥不足)、土壤養(yǎng)分含量低、結構不良等影響,產(chǎn)量低于當?shù)馗弋a(chǎn)田,除采取耕作措施外,當前又無見效快及大幅度提高產(chǎn)量的治本措施的耕地。全縣瘠薄培肥型面積2.55×104 hm2,是全縣中低產(chǎn)田面積中最大的一個類型,占中低產(chǎn)田面積的58.13%,占總耕地面積的46.5%,各鄉(xiāng)鎮(zhèn)均有分布。2 生產(chǎn)性能及存在問題該類型區(qū)土壤輕度侵蝕或無侵蝕,多數(shù)為旱耕地,地形坡度0°~9°,高水平梯田和緩坡梯田居多,土壤類型有潮褐土、褐潮土、潮土、褐土性土、山地褐土、石灰性褐土、沼澤土,土壤母質各種均有,各種地形、各種質地均有,質地構型以通體壤、通體沙、通體黏、壤夾黏4種為主,有效土層厚度25~150 cm,耕層厚度5~30 cm,無鹽漬化,地力等級五級至八級,養(yǎng)分含量有機質為10.26 g/kg,全氮0.64 g/kg,有效磷10.3 mg/kg,速效鉀193 mg/kg。主要存在問題:一是肥源不足,肥力不高;二是水源奇缺,土體干燥。3 改良利用措施本類型區(qū)應進一步挖掘土地潛力,培肥土壤,以肥調水,走有機旱作之路,具體方法如下:3.1 合理規(guī)劃,分類改良平坦垣面及緩坡地規(guī)劃成條田,平川區(qū)推廣地膜覆蓋、生物覆蓋等旱作技術,山地、丘陵推廣豐產(chǎn)溝,提高土壤蓄水保墑能力,達到培肥改土;平川區(qū)逐步建設為田、林、路配套工程;合理調整種植業(yè)結構,增加土地收入。3.2 加深耕作層3年內深耕1~2次,加厚耕作層3~5 cm。3.3 改革種植制度麥茬復種短期綠肥,麥、油、豆輪作,連續(xù)3~5年。3.4 秸稈還田小麥、玉米秸稈覆蓋,粉碎還田。3.5 增施有機肥河谷川地和垣地每年增施有機肥2 500~3 500 kg/0.067 hm2,其他耕地有機肥用量要達到1 500~2 500 kg/0.067 hm2,連續(xù)3年。3.6 建議施肥量在穩(wěn)氮的基礎上,施用普鈣50~75 kg/0.067 hm2,硫酸鉀5~7.5 kg/0.067 hm2,隔年施1次。編輯:郭瑞審核專家:山西省農(nóng)機化技術推廣總站高級工程師 張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