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重力,又稱人造重力,可以防止人類因長期處于失重環(huán)境中引起的健康問題,對長期載人太空活動尤其重要。而在許多科幻電影里,如《星際迷航》《火星救援》《阿凡達》等作品里,我們都能感受到人工重力帶來的方便。
那么,科學家們?yōu)槭裁粗两穸疾辉诳臻g站中創(chuàng)造出人工重力呢?這樣起碼宇航員們重返地球后,行動不會備受限制。
其實,近代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泡利等人都對其研究過,但通過一系列的探索和嘗試,都以失敗告終了。
創(chuàng)造人工重力的方向在哪呢?
我們能參考的,還是要從科幻電影里去尋找。在科幻電影里,人工重力很普遍,里面的宇宙飛船或者空間站,大都是環(huán)形的,因此能夠依靠自身的旋轉來產(chǎn)生和重力類似的離心力,解決失重問題。
找到了方向,那我們再來看看,為什么科學家們無法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原因一:成本
有科學家經(jīng)過計算得出,想要獲得同月球一樣的重力(月球上的重力約為地球的六分之一),得有半徑15米的圓環(huán),每分鐘繞自身旋轉2.5圈。想要產(chǎn)生0.4G的重力,同樣的圓環(huán),每分鐘得旋轉4.96圈。如果要產(chǎn)生和地球一樣的重力,得換一個半徑32米,且每分鐘圍繞自身旋轉接近6圈。
想想你在游樂場玩過的快速轉杯等游樂設施,這可能是你忍耐眩暈的極限,對于宇航員們來說,他們會比普通人強,但這也是要經(jīng)過長年累月的訓練,才能忍受得了的。但如果上宇宙后,無時無刻都得感受這種極強的眩暈感,這是無法適應的。
因此,唯一的方法,就是將宇宙飛船的半徑擴大,擴大到幾千米,才能在使得轉速放慢的情況下,還能創(chuàng)造出人工重力。但這樣的飛船成本太大了,人類還無法承擔。要知道,美國向國際空間站運輸一斤左右的水,都需要幾萬美元,更何況造一個這么龐大的飛船,并送上太空。
原因二:技術
人類歷史上使用過的自重最大的火箭當屬大名鼎鼎的“土星五號”,它的總重量約為3038.5噸,能將118噸的貨物送到近地軌道,同時可以將45噸的載荷送入月球軌道。
總是看起來非常厲害,但也無法滿足我們發(fā)射一個半徑幾千米的宇宙飛船上太空。送部件上太空組裝就更不用想了,根本就沒有那技術。
原因三:目前不是剛需
人類科技的發(fā)展,是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逐步探索創(chuàng)造出來的。對于送一個半徑幾千米、能夠有人造重力的環(huán)形宇宙飛船上太空,對于我們目前來說,并非剛需。
而且宇宙那么浩瀚,并非急于求成就能摸透的,所以在天馬行空的想法面前,我們還是要踏實一點,一步一個腳印,慢慢攻克困難。小編相信,人工重力在未來是一定可以實現(xiàn)的。
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來評論區(qū)留言。關注CHN九象科技,通過科普,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有太多奇妙無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