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50張絕美風(fēng)光,帶你穿越河西走廊!

星球研究所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于探索極致世界
收藏

不到大西北

不知天地之廣闊

不到河西走廊

不知中國之多元

在這里

自然與人類之力

共同造就了1000公里的

雪山長廊

(請橫屏觀看,在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眺望遠處連綿的祁連山,攝影師@李春)

1000公里的

烽火長廊

(請橫屏觀看,嘉峪關(guān)與祁連山,攝影師@林北岸)

1000公里的

藝術(shù)長廊

(請橫屏觀看,張掖臨松山的馬蹄寺石窟,攝影師@趙高翔)

無數(shù)壯美場景在這里呈現(xiàn)

無數(shù)民族史詩在這里演繹

無數(shù)文明創(chuàng)造在這里融合

堪稱

中國最偉大的走廊

(請橫屏觀看,河西走廊范圍及主要景點示意,制圖@吳昕恬/星球研究所)

01

走廊的誕生

最初

這里根本沒有走廊

6500萬年前起

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

造成青藏高原持續(xù)隆升

使得水汽更難進入

本就深居內(nèi)陸的西北

從而形成大范圍的干旱

河西走廊

就位于干旱之中

其命運被干旱掌控

身軀被風(fēng)沙裹挾

(河西走廊與中國西北沙漠戈壁分布示意,制圖@吳昕恬/星球研究所)

它的西部

庫姆塔格沙漠的黃沙隨風(fēng)東進

堆積出連綿的鳴沙山

(敦煌鳴沙山,攝影師@顧律敏)

強勁的風(fēng)力還侵蝕出

如魔鬼城堡般的雅丹地貌

(敦煌雅丹國家地質(zhì)公園中一處被稱為“西海艦隊”的雅丹地貌,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它的北部

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

兵分兩路,持續(xù)南侵

(甘肅臨澤縣的巴丹吉林沙漠,攝影師@吳瑋)

連海拔兩三千米的走廊北山

也被強烈剝蝕

形成大面積的戈壁

碎石遍地、植被稀少

(河西走廊西北部的馬鬃山戈壁,馬鬃山是走廊北山的三座山之一,攝影師@陳劍峰)

再往南

由紅色巖層構(gòu)成的丹霞

佇立其間

(張掖世界地質(zhì)公園中的冰溝丹霞,攝影師@朱金華)

七彩斑斕的彩丘

綿延起伏

兩者皆因缺少植被覆蓋

而巖層裸露

在荒蕪中

色彩更加醒目

(張掖世界地質(zhì)公園中的彩色丘陵,攝影師@鄭斐元)

河西走廊

本與勃勃生機無緣

但幸運的是

一支可以與干旱抗衡的力量出現(xiàn)了

長達800公里的祁連山脈

以平均超過4000米的海拔

屹立于走廊南部

最高峰團結(jié)峰

更是高達5800余米

(請橫屏觀看,超長的祁連山脈,及其最高峰團結(jié)峰,攝影師@邱建軍)

高大連綿的山脈截留了水汽

在高海拔地帶形成降雪

(祁連山主峰之一素珠鏈下的雪景云海,攝影師@李春)

降雪逐年積累壓實

最終形成了2683條冰川

總面積約1600平方千米

冰儲量比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的蓄水量還多

(祁連山崗什卡雪峰上的冰川,攝影師@吳亦丹)

其中

祁連山脈最大的山谷冰川

透明夢珂冰川

由兩支冰川匯合而成

自山頂往下,流淌如冰之河流

(請橫屏觀看,透明夢珂冰川,攝影師@陳劍峰)

冰川融水加上大氣降水

共同匯成河流

在山前形成一個個壯觀的沖積扇

(請橫屏觀看,祁連山分支野馬山-大雪山前的洪沖積扇,攝影師@傅鼎)

最終

石羊河、疏勒河

以及中國第二大內(nèi)陸河黑河

這三大水系一頭扎進沙漠戈壁中

殺出數(shù)條“水路”

讓奇跡降臨

(請橫屏觀看,沙漠中的黑河,攝影師@吳瑋)

水流還滲入地下

形成隱秘的地下水系

并以沙漠泉水的形式

從地表的孔洞中突然流出

這便是著名的月牙泉

(請橫屏觀看,甘肅敦煌月牙泉,由黨河的地下水補給形成,攝影師@趙高翔)

于是

祁連山上

森林茂密

(張掖肅南祁連山風(fēng)光,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草原青青

(山丹軍馬場,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祁連山下

河谷濕地,水草豐美

(請橫屏觀看,深秋時節(jié)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內(nèi)國道312線附近的黑河風(fēng)光,攝影師@鐘曉亮)

從此這里不再被沙漠戈壁所掌控

而成為了一個

可供萬物生長、人類穿行的通道

河西走廊

正式形成

但是從干旱中破繭而出的河西走廊

也絕非一條普通的走廊

而是連接更廣闊的山河

影響家國平安的關(guān)鍵

02

最偉大的連接

在普遍認知中

河西走廊連接了中原與西域

絲綢、茶葉、瓷器、珠寶、種子

經(jīng)這條走廊東來西往

絲綢之路

得以形成

(河西走廊上的大漠駝鈴,攝影師@林北岸)

但從更廣闊的視角看

河西走廊不止連接?xùn)|西

而是連接北方蒙古高原、南部青藏高原

西部西域、東部中原四個方向的

十字路口

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的四大板塊

居然通過河西走廊

連接了起來

(請橫屏觀看,絲綢之路示意圖,制圖@吳昕恬/星球研究所)

漢代

霍去病在此大敗匈奴

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河西四郡

由此陸續(xù)建立

(武威南城門,城墻正中間刻有武威故稱“涼州” ,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前涼、后涼、北涼、南涼,以及唐初的大涼都曾將武威設(shè)為都城,攝影師@郭廣星)

隋代

隋煬帝西巡河西走廊

并廣邀西域諸國,舉辦“萬國博覽會”

以展示國威

(祁連山扁都口永固鎮(zhèn),隋煬帝當(dāng)年即從扁都口進入河西走廊,攝影師@吳亦丹)

元朝建立前夜

蒙古與西藏首領(lǐng)在此會談

史稱“涼州會盟”

此后

西藏正式納入中央政府管轄

(武威白塔寺,涼州會盟即發(fā)生在這一帶,攝影師@郭廣星)

清末

左宗棠經(jīng)河西走廊收復(fù)新疆

維護了中國的領(lǐng)土完整

于是

無數(shù)的邊關(guān)要塞拔地而起

長城、關(guān)隘、城池、烽燧

或立于荒漠之中

(荒原中的石包城遺址,攝影師@佐螞)

或懸于山地之巔

(嘉峪關(guān)懸臂長城,攝影師@張揚的小強)

或駐于河流之畔

(黑河河畔的兔兒墩烽燧,攝影師@吳瑋)

或守望田野麥浪

(甘肅永昌毛卜喇村的麥田,長城就坐落其中,攝影師@劉忠文)

或遙看巍峨雪山

(嘉峪關(guān)與祁連山,攝影師@李文博)

或仰觀寂寥星空

(夜空下的張掖黑水國遺址,攝影師@吳瑋)

河西走廊也因此成為

中國烽火邊城最密集的區(qū)域之一

(河西走廊長城防御體系示意,包括長城、關(guān)隘、堡寨、烽燧,為保證展示效果,堡寨、烽燧的數(shù)量并未完全標(biāo)注出來,制圖@吳昕恬&楊寧/星球研究所)

那是

“長風(fēng)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酒泉玉門關(guān)遺址,小方盤城,攝影師@趙高翔)

那是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群山之間黑水遠去,右下方是小小的兔兒墩烽燧,攝影師@吳瑋)

那是

“萬里何所行,橫漠筑長城”

(雪山與戈壁中渺小的嘉峪關(guān),攝影師@陳肖)

那是

“野云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請橫屏觀看,雪后甘肅永昌縣明代長城,攝影師@劉忠文)

但是眾多政權(quán)、眾多利益

令河西走廊時常沖突不斷

烽煙四起

無數(shù)族群的悲歌

在此頻繁上演

如此動蕩的走廊

是否還有機會改變自身的命運?

答案

就在河西走廊的綠洲之上

03

最偉大的創(chuàng)造

發(fā)源于祁連山的石羊河水系

滋養(yǎng)出武威綠洲

黑河水系

滋養(yǎng)出張掖綠洲、酒泉綠洲

疏勒河水系

則滋養(yǎng)出敦煌綠洲等等

(河西走廊水系和綠洲示意,制圖@吳昕恬/星球研究所)

從漢代起

這里便開始移民屯田

形成發(fā)達的綠洲農(nóng)業(yè)

時至今日

河西走廊以占甘肅19%的耕地

生產(chǎn)出了全省32.3%的糧食

并供給了43%的商品油

97%的甜菜和98%的棉花

(請橫屏觀看,張掖綠洲農(nóng)業(yè),攝影師@趙高翔)

而綠洲強大的生產(chǎn)力

也為更偉大的創(chuàng)造

奠定了基礎(chǔ)

出土于雷臺漢墓的銅奔馬

以“馬踏飛燕”的驚艷造型

向我們展示了千年前河西走廊

高超的青銅工藝

(銅奔馬,現(xiàn)藏于甘肅省博物館,攝影師@石耀臣)

與此同時

河西走廊作為連接四方的關(guān)鍵樞紐

來自西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中原內(nèi)地的文明

在這里交匯

最終河西走廊成為了一條

信仰的走廊

儒家、道教與佛教文化

在這里交融共存

(請橫屏觀看,武威文廟的匾額,攝影師@郭廣星)

幾乎遍歷各個時期的佛教石窟

更是貫穿了整個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石窟分布示意圖,制圖@吳昕恬/星球研究所)

或背靠丹崖

(請橫屏觀看,開鑿于山體崖壁之上的張掖馬蹄寺第三窟,三十三天石窟,這座山屬于丹霞地貌,攝影師@吳瑋)

或藏于峽谷

(請橫屏觀看,分布于榆林河峽谷兩岸的榆林窟 攝影師@佐螞)

多種文明元素的交融

也讓河西走廊成為了一條

藝術(shù)的走廊

雕刻、彩塑、壁畫等

在這里熠熠生輝

如天梯山石窟中

臨水而坐

高達28米的大佛

(天梯山石窟,旁邊為黃羊河水庫,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又如張掖西夏大佛寺中

身長34.5米,肩寬7.5米的臥佛

它也是中國最大的室內(nèi)木胎泥塑臥佛

(請橫屏觀看,張掖大佛寺臥佛,攝影師@吳瑋)

而最為精彩的則是

敦煌莫高窟

(甘肅敦煌莫高窟及它身后的無垠沙漠,攝影師@王警)

它由活動在河西走廊的諸多政權(quán)和族群

共同創(chuàng)作而成

從前秦到元陸續(xù)開鑿

才形成了今天

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

內(nèi)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shù)圣地

(敦煌莫高窟第217窟,盛唐時代的《觀無量壽經(jīng)變》,攝影師@孫志軍)

多種文明元素的交融

更讓河西走廊成為了一條

民族的走廊

天祝的藏族、肅南的裕固族

肅北的蒙古族、阿克塞的哈薩克族

以及漢族、回族、東鄉(xiāng)族

都在這里用各自的方式生產(chǎn)生活

創(chuàng)造獨特的文化

(請橫屏觀看,天祝抓喜秀龍草原的蒙古包,攝影師@郭廣星)

尾聲

河西走廊

當(dāng)我們再次凝望它的身軀

我們看到的

是西北大地的壯闊山河

是多元包容的文明交融

是城池關(guān)隘的家國平安

我們同樣會看到

這背后無數(shù)個

在逆境、在煎熬、在挫敗

在痛苦、在孤寂中

孜孜以求的開拓者、創(chuàng)造者

他們在這里

耕耘

(祁連山下的田地,攝影師@高興建)

在這里

守護

(請橫屏觀看,鎖陽城遺址,攝影師@茍秉宸)

在這里

創(chuàng)造

(2020年初,雪滿月牙泉,攝影師@張鑫)

在這里建設(shè)

萬家燈火

(請橫屏觀看,祁連山雪景與嘉峪關(guān)城市居民區(qū),攝影師@黃茹萌)

一切的一切

為了河西走廊能夠連接四方

更為家國平安

他們在河西走廊

以不斷探索、進取的精神

建設(shè)家園、尋求發(fā)展

正暗合了這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而今天的河西走廊

依然是中國最偉大的走廊

它連接廣袤

(G30連霍高速甘肅段,攝影師@陳小羊)

連接無垠

(蘭新高速鐵路河西走廊段,攝影師@王璐)

連接

過去與未來

(嘉峪關(guān)關(guān)城,攝影師@邱建軍)

去河西走廊吧

去感受萬物寂寥

去感受天地厚重

去感受中國最偉大的走廊

本文創(chuàng)作團隊

撰稿 | GHJ&王邏輯

圖片 | 周昫光

設(shè)計 | 楊寧

地圖 | 吳昕恬

審校 | 山月樓&向不像&陳靜怡

封面攝影師 | 姜鴻&高興建

山河篇視頻封面攝影師 | 嚴肅

星球研究所

以地理的視角,專注于探索極致世界

···THE END···

評論
袁應(yīng)科kpyun_9030450393
太師級
不到大西北不知天地之廣闊不到河西走廊不知中國之多元
2022-09-16
最基層的科普信息員
大學(xué)士級
河西走廊充分展示著中華大地的多元和多姿,讓每個中國人更加深愛自己的祖國。
2022-09-16
傳承解惑
大學(xué)士級
為了河西走廊能夠連接四方,更為家國平安,他們以不斷探索、進取的精神建設(shè)家園、尋求發(fā)展。
2022-09-16